十年通天堑,今朝跃龙门成兰铁路最难掘进

<

4月25日

龙门山腹地传来喜讯

历经十年艰苦卓绝的建设

由中国中铁所属中铁二院勘察设计

中铁五局等单位承建的

成兰铁路跃龙门隧道全线贯通

标志着全线建设最难关卡被攻克

成兰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规划网西线“兰州-广州”通道的咽喉,设计时速公里,是一条通达海拔米以上的“天路”,跃龙门隧道是该工程施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拦路虎”。

跃龙门隧道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和绵阳交界处,穿越龙门山地震带,为双洞分修隧道,左线全长19.公里,右线全长20.公里,加上接近31公里的辅助坑道,整个项目施工通道总里程超过71公里,居全国之首。其中,中铁五局承建隧道左线米,隧道右线米。

“跃”过龙门有多难?

龙门山地处

汶川地震灾害核心区

地形陡峻

岭谷高差悬殊大

地质灾害频发

具有“四极三高五复杂”的特点

施工面临多项世界性难题

↓↓↓

单隧穿越地质地层时空长度全国第一

高瓦斯段长度全国第一

早古生界非煤有害气体逸出段落长度全国第一

前寒武系高地应力软岩变形段落长度全国第一

设计辅助坑道规模全国第一

双洞中间平导长度全国第一

……

隧道独头掘进长度近8公里

是我国在建铁路最为艰难的越岭隧道之一

物流组织、通风排水错综复杂

工序衔接、施组推进更是极端繁复

看建设者们如何“跃”龙门

设计选线之初

中铁二院勘察设计人员

多次冒着生命危险

深入大山之中踏勘核对

研究龙门山越岭段隧道线位方案

经过多方案的反复比选

最终选择以20km穿越龙门山

中央活动断裂带的特长隧道方案

在长达10年的施工过程中

中铁五局、中铁二院等单位从未停止科技攻关

创新采用了软岩变形主动控制、隧道智能化通风

三维可视化探水等多种技术

先后获得20余项发明专利

8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

以及外观专利1项、软件著作1项、工法14项

通过人员定位、智能通风、交通调度

变形监测、超前地质预报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等

六大系统组成的全方位信息化施工管理系统

解决了特长隧道多导洞多作业面通风

和长距离反坡排水难题

同时,中铁五局注重绿色施工

尤其注意对阿坝州山体和大熊猫“走廊”的保护

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条件下

通过加装声屏障、采用非爆破开挖

严控机械噪声等系列举措

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跃”龙门的开路先锋

十年间,有人离开

也有更多人选择坚守

建设者们把项目当成家

在这里扎下根来

跃龙门隧道

成为他们生命中

不可磨灭的印记

中铁五局员工朱培江

被称为项目的“安全守护神”

自年项目进场

他就来到这里

几乎每天都穿梭在隧道各个掌子面

紧盯硫化氢、瓦斯、突泥涌水等安全隐患

十年里,他为项目的安全生产殚精竭虑

也见证了隧道的每一米掘进

“安全的事,可容不得一点马虎”

这已经成为朱培江对待工作的座右铭

▲朱培江(右一)在测量瓦斯浓度

项目副总工兼技术主管杨楷

自实习开始就在跃龙门隧道

从一个技术小白到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5年的成兰路

他走的异常艰辛却格外扎实

跃龙门隧道贯通后

他终于能兑现对妻儿的承诺

“等隧道贯通,我就回来好好陪你们”

▲杨楷(左二)在优化施工方案

拓展阅读

成兰铁路南起成都枢纽青白江站,向北经广汉、什邡、绵竹、茂县、松潘川主寺至九寨沟后进入甘肃省,正线全长.6km,时速公里。

成兰铁路建成通车后,成都至九寨沟只需2小时,成都至兰州只需4小时。届时,将结束川西北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与既有宝成铁路、兰渝铁路、成西铁路共同构建连通西北与西南及华南沿海的干线铁路通道,对于紧密联系西南与西北两大区域,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扩大西部开发开放,实现民族地区团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原标题:《十年通天堑,今朝跃龙门!成兰铁路最难掘进隧道贯通》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775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