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铁路缘何建了12年

<

原创西南铁路西南铁路

站在松潘县的山顶

极目远眺

只见一条铁路

穿山而过、逐云而出

穿梭在崇山峻岭中的川青铁路▼

李富彬

远远看去

它宛如一条巨龙

游弋在群峰之中

穿梭在崇山峻岭中的川青铁路▼

张琳

这条铁路就是

四川成都至青海西宁铁路

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

(以下简称川青铁路

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

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全线示意图▼

乔谦

即便在高速公路

高度发达的今天

对川西北来说

出蜀依旧是一道难解之题

动车组列车运行在川青铁路安州站到绵竹南站间▼

袁成奇

天堑变通途

用来形容这条铁路

再恰当不过

动车组列车运行在川青铁路安州站至高川站间▼

龙建睿

从年正式立项

到年正式开工建设

川西北地区从此开启了

首条铁路干线的建设征程

动车组列车运行在川青铁路上▼

龙建睿

川青铁路

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

全长公里

设计时速公里

但它建成却用了

整整12年时间

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建设大事记▼

黄琛

川青铁路

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

起于海拔米的

成都平原青白江

动车组列车运行在川青铁路成都平原上▼

胡志强

横穿龙门山活动断裂带

进入茂县

再平行于岷江活动断裂带

从成都平原到川西高原

要翻越中国

最长、最宽、最典型的

南北向山系群体(横断山脉)

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站点海拔示意图▼

黄琛

一路爬坡进入松潘县

到达海拔2多米的镇江关

川青铁路镇江关站▼

孟宽

线路途经

高原、盆地山区、河谷

及10余条大断裂带

穿梭于崇山峻岭间的川青铁路▼

柯玉岗

60%的路段地处高原地形

还要经过

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个省级和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

川青铁路沿线美丽的自然风光▼

费思童

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

综合构成了

世界罕见的

铁路建设之“难”

川青铁路沿线有着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

费思童

可以说

这是我国在

海拔米以上高原

修建的又一条“天路”

动车组列车运行在川青铁路广汉市境内▼

袁成奇

除成都平原外

山区线路桥隧比高达99%

几乎无路基段落

隧道最大埋深达米

川青铁路榴桐寨隧道▼

青尧

隧道埋深

米以上段落达18公里

埋深至米的段落

也达到了55公里

川青铁路杨家坪隧道▼

胡志强

这些位于

高海拔地区和地震带间的隧道

对铁路建设施工

带来了新的挑战

崇山峻岭间的川青铁路▼

张琳

年4月25日

历时10年建设的

川青铁路

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

跃龙门隧道全线贯通

川青铁路高川站一头连向跃龙门隧道▼

胡志强

跃龙门隧道

穿越龙门山山脉

地处汶川地震灾害核心区

地形陡峻

岭谷高差悬殊大

岩层较破碎

地质灾害频发

是当时我国在建铁路

最为艰难的越岭隧道之一

在此修隧道

犹如在“豆腐渣中开隧道”

川青铁路跃龙门隧道▼

中铁十九局

据统计

跃龙门隧道建设中

遇到的不良地质多达10余种

且这些不良地质的

规模、难度大多首屈一指

该隧道的修建也创造

多个全国第一

跃龙门隧道的贯通

实现了复杂特长越岭隧道

设计施工的新突破

为我国乃至世界

高原山区铁路建设

提供了宝贵经验

川青铁路跃龙门隧道▼

中铁十九局

而位于四川茂县的

平安隧道

则是川青铁路

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

全线最长隧道

也是目前

我国在西南地区

已贯通的第一长隧

单线长度28公里

双线总长度56公里

川青铁路平安隧道1#横洞▼

中铁隧道局

隧道跨越自然保护区

是大熊猫、川金丝猴

珙桐、红豆杉等

珍稀动植物的生长地

川青铁路跨越自然保护区▼

熊能

平安隧道

在有效规避

自然灾害对

铁路工程影响的同时

减少地表工程的建设量

将对自然保护区环境的影响

降低到最少

川青铁路平安隧道▼

中铁隧道局

该隧道的贯通

也填补了我国

在强烈地震带

极端地质条件下

特长隧道的施工空白

川青铁路茂县隧道▼

青尧

全长米的茂县隧道

穿越米的

龙门山后山活动断裂带核心部位

余震频发、岩体松软

为抵御地震错动

茂县隧道在修建时

将穿越龙门山后山活动断裂带的

米隧道分为

34个“脊椎式”短节

使隧道具备适应错动及转动的能力

茂县隧道将穿越龙门山后山活动断裂带的米隧道分为34个“脊椎式”短节建设▼

黄琛

茂县隧道的贯通

进一步丰富了我国

在强地震带以及松软岩层地

修建隧道的经验

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铺轨作业▼

李富彬

作为在地震带上修建的铁路

为积极应对地震突发应急情况

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

川青铁路什邡西至镇江关段间

共安设有16台地震计

从而组成了一套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

川青铁路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

青尧

在地震发生时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

能够第一时间生成、传输和发布

地震警报信息及紧急处置信息

通过车地联动的方式

对列车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提升预警效能

确保动车组列车运行安全

建设中的川青铁路▼

李富彬

12年来

铁路建设者们坚持

“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

科学勘探

精心组织施工

统筹推进项目建设

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T梁架设▼

李富彬

在多次经历

强烈地震、断层

岩爆、高地温等

极端危险的施工状态下

他们攻坚克难

成功开拓出又一条“天路”

将崇山峻岭伏于脚下

将蜀道之难化为泡影

穿梭在崇山峻岭中的川青铁路▼

李富彬

作为在高海拔地区

运行的铁路

为满足冬季严寒气候下的

列车开行需求

CRH2G型高寒动车组

首次配属到了

川青铁路

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

配属川青铁路的CRH2G型高寒动车组▼

熊能

CRH2G型

耐高寒动车组

使用的材料

润滑油脂及电气元件

都通过了-40℃的耐低温试验

升级了耐寒能力

能在零下40℃到零上40℃

极端气候环境下

正常运营

确保动车组安全可靠

配属川青铁路的CRH2G型高寒动车组▼

熊能

人利其行促发展

货畅其流强经济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一直以来都是游客们

心之所向的他乡故土

不断吸引八方游客心驰神往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松坪沟景区▼

任思佳

而在这之前

去阿坝旅游只能乘坐汽车

在旅游旺季时

出行时长和交通方式

受到很大局限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雪山风景▼

费思童

川青铁路

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的开通

更好地解决游客出行时间长

交通方式单一的问题

同时

让三星堆、黄龙九寨、松潘等

旅游胜地串珠成链

丰富了游客的出行目的地

动车组列车驶过茂县站▼

张琳

旅游业的增长

也势必会

带动地方经济的强化

川青铁路绵竹南站站前广场上载歌载舞的群众▼

胡志强

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文化

沿线地区也将

创新方式发展旅游业

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动车组列车运行在川青铁路安州站至绵竹南站间▼

袁成奇

山河不可阻挡

川青铁路

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

全线贯通运营

打破了川西北地区

原有的交通桎梏

将为这片绿水青山

带来更多可能

原标题:《这条铁路缘何建了12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772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