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在四川茂县的羌文化传习所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羌绣传承人李兴秀正在为绣娘们上课。“羌绣的手艺是我们代代相传的,一针一线绣出来穿在身上,传承的是我们的民族文化!”李兴秀动情地说,只有保护传承好了民族文化,让更多人认识到羌绣之美,才能更好地促进各民族互相了解,为茂县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如今的李兴秀身为非遗传承人,还被评为了四川工匠,获得了五一劳动奖章,更靠着精湛的羌绣技艺,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去展演推广,传播羌文化之美。多年来,她带出了几十名徒弟,培训了超过名学员;成立的公司更是获奖无数,年产值达百万元……这一系列的荣誉和成果,离不开她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付出。李兴秀回忆说,她从小就喜欢羌绣,“上学时就爱偷偷在课桌下画绣面图样”,一直到后来当了老师,仍旧对羌绣念念不忘,一有空就会绣上几针。年,李兴秀因为一次意外的经历改变了人生轨迹。她的一幅作品被人以60元的“高价”收购,随后更是以元的价格转卖到了游客手中。这让她看到了羌绣的前景,坚定了钻研技艺、传承文化、创业致富的念头。靠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李兴秀从摆地摊开始创业,后来又开办起了绣庄店,一直到年终于注册成立了自己公司。在这十几年里,她还带出了20多个徒弟,共同为推广传承羌绣发光发热。在李兴秀的努力下,越来越多人看到了羌绣之美,品味到了其中的羌文化韵味,荣誉也接踵而至。年,她的作品“羌寨中国结”获得四川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金奖;年,她获得了“阿坝州十大女杰”称号;年,她获得首届“四川民间工艺百家十大民间工艺杰出传承人”称号……趁着这股势头,李兴秀的公司在成都、北川、理县、九寨沟等地开起了工艺品销售店,除了销售自己的作品,更多的则是采用分包加工的方式,由她提供设计样稿,发动广大绣娘动手绣制,再由公司回收出售。如此一来,“既带动了羌族群众增加收入,也是在传承羌绣技艺和民族文化”。李兴秀探索的模式获得了有关部门的认可。年7月24日,一项为期3年的“羌绣帮扶计划”正式启动。在中国红十字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一个从传统羌绣到现代市场的完整产销链条逐步建立。近年来,很多年轻人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许多人都愿意回家学这门手艺。在年震后的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李兴秀就培训了多人。“这说明我们国家对文化的抢救和保护有了成效。羌绣文化已经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