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戈大战与北川新县城巨达路今日

北京主治皮炎医院 http://m.39.net/pf/a_9052592.html

北川新县城有一条大街叫“巨达路”。要问命名的根据,最简单的解释是:“巨达”,羌语对北川的称呼。但现在人们用羌语表达地名时,一般都使用音译,说北川听起来就是北川二字的发音。所以,准确地说,“巨达”是古羌人对北川地区的称呼。最早使用“巨达”一词的,是羌族史诗《羌戈大战》。这是一部羌族释比演唱的经典,以长篇叙事诗的形式,讲述了羌族迁徙融合的故事。其形成时间大约在两千多年前,那时候还没有设立北川县,所以就用了“巨达”来指代。

△新县城巨达路

现代羌族大都生活在高山峡谷地带,均以农耕为生,但却一直保持着北方游牧民族的某些习俗,因而在追溯其历史时,普遍认为他们源于北方羌族的迁徙。

关于古羌族南迁至岷江和涪江上游定居的情形,汉文典籍均未作专门记载,羌族史诗《羌戈大战》却以神话传说的方式作了描述。史诗中说,羌人本来生活在西北大草原,由于遭到“魔兵”追杀,羌人九弟兄率领九支人马向西迁徙,战乱中被“魔兵”冲散,便各自奔波找前程。其中一支叫白构的部落中途又折而向南。当他们逃到“日嘎岭”驻扎下来后,再也寻找不到其他八支人马的下落,自身却又遭到尾随而来的“魔兵”的攻击。危急时刻,天神木比塔决定出手相救。他抛下三块白石化作高大的雪山,挡住了追击的“魔兵”,羌人才得以脱险。随后,羌人翻越青海与四川之间的大山,进入岷江上游,开始在“热兹”定居下来。

△“热兹”(松潘)大草原

“热兹”即今松潘,这里的草地宽广无边,和西北大草原一样,也是个放牧的好地方,成为南迁羌人的新家园。他们在这里放牧牛羊,饲养猪只,逐渐繁荣起来。后来,他们受到“日补坝”(今茂县县城所在地)的“戈基人”的侵扰。当矛盾激化时,由天神木比塔充当裁判,双方进行了多次对决。第一战,天神授给羌人木棒,却让戈基人拿麻杆作武器,因为双方所用武器有优劣之别,所以羌人轻松取胜。接着,天神又让羌人使用白石、戈基人使用雪团决战,坚硬的石头能够致命,松软的雪团却不能伤人,羌人再次得胜。再后来,天神又描绘悬崖之下如何美好,然后把状如羌人的草人推下悬崖,事先躲藏在悬崖下的羌人证实,这里确如天神所言,是个有丰盛美食的福地,受到谎言引诱的戈基人纷纷跳下悬崖而丢掉了性命。此后,天神还让双方比赛登天,羌人攀登的是高大的马桑树,很快抵达天庭,而戈基人从桠枝树往上爬,结果又以失败告终。天神以诸如此类的方式来消灭戈基人的肉体,打击戈基人的信心。

△“羌戈大战”场面:天神木比塔把羌人模样的草人推下悬崖,戈基人听说下面有好吃好喝的东西,纷纷往下跳,结果丢了性命。

由于处处有自己的天神暗中相助,羌人终于打败了戈基人,取得完全胜利,占领了日补坝。羌人在今茂县盆地发展农业生产,人口增殖,势力壮大。阿巴白构有九个儿子,便分散定居到今岷江和涪江上游各地,其中九儿名叫尔国(又写作尔国基)迁徙到“巨达”,也就是现在的北川。

《羌戈大战》本是羌族释比做法事时演唱的经典,虽然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却生动地反映了西北羌人南迁的历程。关于这次西北羌人南迁的时间,因无史料可稽,已无法作出准确的结论。按《羌戈大战》所述羌人大规模迁徙是迫于战乱,据此,一般认为是在秦汉之际。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派大将军蒙恬率军三十万北伐匈奴;汉代,武帝也曾多次派兵出击匈奴。这些战争虽然打击的目标是匈奴,但对生活在西北地区的羌人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迫使他们离开自己的家园。

《羌戈大战》中的“羌”,指的是从西北大草原南迁的羌族,“戈”,即戈基人,是西北羌族对更早定居于岷江、涪江上游的土著羌族的称呼。虽然这部史诗取名为《羌戈大战》,但实际上里面讲述了两场战争。前面所讲述的是“羌”与“魔兵”之间的战争,“魔兵”迫使羌人撤离了自己在西北大草原的家园,说的是迁徙的原因;后面才是“羌”与“戈”的对决,“羌”作为胜利者,占领了“戈”在岷江和涪江上游的家园,是迁徙的结果。两场争战,完整反映了西北羌族南迁与土著羌族融合的过程。

被古羌人称为“巨达”的北川,森林茂密,气候温和。考古成果表明,早在两三万年前,古人类就把这一带的深山峡谷当作理想的栖息地。数千年前,这里的居民发展成为古羌人的一支。西北地区的羌来到这里以后,失去了放牧牛羊的条件,便开始向土著羌族学习种植技术,以便能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经过学习,他们也适应了高山峡谷的生活环境,以种植代替放牧,进入了农耕社会。

西北羌人在住房方面也经历了一次变革。他们初到松潘时,还沿袭在西北大草原的传统,“羊毛帐篷架河边”,但进到茂县后,这种帐篷无法适应当地的环境。岷江和涪江上游的戈基人都以石头修砌碉房作为居室,最高的达十几丈,叫做“邛笼”,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碉楼。这种独特的建筑是土著羌人戈基人的杰作,是他们根据高山峡谷的自然环境创造出来的房屋样式。西北羌人向戈基人学习,最终接受了这种建筑样式,并将其技艺发扬光大,在崇山峻岭之间留下了许多让今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奇迹。

△“羌戈大战”场面:西北羌人进入今茂县盆地后,不再使用原来的帐篷,学习当地戈基人修建起了石碉房。

西北羌族和土著羌族戈基人一起生活在岷江和涪江上游,经过交流融合,形成了共同的文化,比如都使用羌语交流,都住大致相似的石碉房。这一融合后的族群被后世统称为“羌”,但不同群落仍然保留了一些差异性的文化特征。对羊的崇拜,是曾经以游牧为生的西北羌族特有的习俗,在进入农耕社会以后一直被传承下来。实行火葬也是西北羌人的习俗,当其南迁后,也一直沿用这种葬式。在北川关内部分地区,直至清代中期还普遍实行火葬,有的地方至今还能看到用于火葬的火坟场遗迹。土著羌人的一些不同文化特征也并未完全消失,北川东南部一直实行土葬。和汉族土葬方式不同的是,这些墓穴一般用石条或石板镶成,叫做石棺墓。按照羌语的说法,这种坟墓是戈基人的墓穴。北川地区已发现的石棺墓遍布全县大部分地区。这说明在西北羌人南下进入北川以后,土著羌人戈基人仍然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土著羌人戈基人与西北羌人相互融和,成为北川羌族之先民。

△青片乡大寨子碉房遗迹(赵柏成摄于年)

综上所述,“巨达”最早出现在羌族释比经典《羌戈大战》中,是古羌人对北川地区的称呼,新县城用“巨达”来为街道命名,暗含着北川羌族迁徙与融合的历史。

(北川政协文史委)

责任编辑:赵兴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22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