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非遗非遗让古羌水磨漆进入寻常百

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7031_0.shtml

作者:张登军仝青

一段竹筒上,墨黑的段面融入了一枚银杏叶,让这个文具多了几分自然气息;一组瓷器茶具上,则是“犀皮”工艺呈现出的五彩纹理,让这套生活器具有了文艺范;一对银质耳环,嵌入水磨漆艺珠子,这耳环一下就有了文化品位……这些文创产品,是省级非遗古羌水磨漆代表性传承人朱红志,与省内手工技艺同行经过几次思维碰撞之后研发出来的。

朱红志在打磨作品

“水磨漆艺+”的“跨界融合”模式,是朱红志最近两年的文创研发特点。也正是这样的融合,让他的古羌水磨漆艺文创产品,以多样的形态走进百姓生活。

文化的碰撞

怎样打破古羌水磨漆艺生产性保护的市场瓶颈,是朱红志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

北川漆艺制造,史料可考的记载可追溯至西汉。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清代,北川羌族同胞马达兴对北川漆艺进行创新,开创水磨漆艺,并代代传承下来。年,17岁的朱红志偶识水磨漆艺后,开始拜师学艺,掌握了水磨漆调色、制漆的诀窍。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朱红志对北川水磨漆艺中的土漆制色、提炼等进行改良。在工艺上则大胆突破传统水磨漆简单的线条和花纹局限,与金石篆刻、书画艺术结合,他还结合羌族的民族绘画特色,开创了擦色、贴金、镶嵌、漆雕、堆漆等工艺。

朱红志研发的水磨漆艺葫芦工艺品

传承与创新,让古羌水磨漆艺重现昔日光芒。年,古羌水磨漆艺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朱红志也被公布为该项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但是,古羌水磨漆艺繁杂的工艺及其工艺的特殊性,加之原材料讲究、纯手工制作耗时长等因素,增加了工艺成本,成为生产性保护的最大障碍。

年秋,在成都举办的一次培训会上,“创新、跨界”的概念,让朱红志与参会的茂县银饰传承人杨维强、会理县的陶艺制作大师杨坤、自贡麦秆画艺人杨全福等兴奋不已,他们围绕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讨论。

就是那一次碰撞,朱红志找到了“水磨漆艺+”的跨界融合模式,开始面向百姓生活研发文创产品。

“水磨漆艺+陶瓷”茶壶

生活的味道

年11月至今,朱红志创作的一组“水磨漆艺+麦秆画”和“水磨漆艺+土陶”“水磨漆艺+银饰”吊坠等文创作品,在成都一家艺术机构展出,引起各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9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