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水文精准服务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

聚焦高质量,四川水文地市体制建设和服务能力走进全国前列

水文是水利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有着“防汛抗旱的耳目和参谋”、“水利水电建设的尖兵”、“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哨兵”诸多美誉。从6月起,四川进入了今年的主汛期,这标志着降雨、强降雨、强对流天气逐渐增多,四川水文系统防汛工作进入“战时状态”。

四川省省委书记彭清华说:“四川是千河之省,防汛历来是天大的事”。近年来,四川水文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防汛减灾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水利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实施“大水文”、实现“大服务”战略,改革工作机制,发挥技术、装备、人才等优势,主动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为全省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以及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及时、精准、高效、全面的水文支撑服务,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肯定和认可。

理顺机制建设一流水文机构

水文测报工作就像汽车的雨刷,晴天时少人问津,下雨时不可或缺。一直以来,水文工作的省上垂管特征和专业性,导致与地方沟通较少,管理体制机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文事业的发展。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文工作。年9月,在按流域设立10个地区局的基础上,新设泸州、德阳等8个地区水文局;年12月,又设立资阳、攀枝花、自贡3个市级水文机构,实现了全省21个市(州)水文机构全覆盖。21个市(州)水文机构为地方政府提供着全面、精准的涉水事务技术支撑,成为地方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水利部水文司蔡建元司长说:“四川在地市级水文机构建设上全国领跑了。”

根据四川水文底子薄、基础差,一些制约水文发展的问题尚未彻底理顺的实际情况,省政府采取“组合拳”解决水文问题。由省、市两级共同解决水文站点运行维护经费、设立巡测中心、购置巡测车辆、将省水文局机关纳入省政府对水利厅目标考核范畴、各市(州)水文机构纳入当地政府目标考核等多种举措,破解了水文改革中长期存在的经费不足、车辆不够、留不住人的难题。目前,省市两级解决运行维护资金万元已经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业务用车由原来的62辆增加到辆,为水文改革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解决了体制问题,我们还继续推进工作机制改革创新。”四川省水文局局长刘祥海告诉记者,四川水文坚持“驻巡结合、巡测优先、测报自动和应急补充”的监测方式改革方向,充分利用现代水文测报的先进技术与设备,除全省保留18个驻测站外,建立起了57个水文测报中心,实现水文巡测,已建立起“省水文局、地区水文局、水文测报中心”三级运行机制。在“一站一策”的基础上,推行国家基本水文站和重要中小河流站“1+1”(常年一名劳务合同工、汛期一名正常职工)管理模式,采用“中低水巡间测、中高水驻站测、特大水应急测”的监测手段,提高了监测效率,改善了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四川水文通过引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离子色谱仪等水质检测分析高精仪器设备,推广应用固定电波流速仪测流、智能缆道控制电波流速仪测流等流量监测技术,充分利用GPRS网络、北斗卫星建立起一用一备的双通道通信系统,实现全省所有自动采集的水雨情信息可在5分钟内自动采集一次、90%以上站点可在5分钟达到省水文局(水情中心),有效提高了洪水预警预报精度,为科学决策和抗洪抢险赢得了时间。

“今后,我们将加大高分辨率图像测流、卫星遥感测流等先进技术在水文中应用的探索力度,为地方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水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刘祥海局长介绍道。

坚守本职发布精准水文信息

“精准可靠、及时的预测预报是防汛减灾预防的前提。长期以来,水文预警预报在防汛抗旱等一系列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耳目作用。”刘祥海局长告诉记者,通过21个市(州)水文机构全覆盖和有力有序有效的运行,使全省水害预警预报能力逐年稳步提升。

在防汛减灾方面,四川水文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新理念和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汛减灾的决策部署,聚焦超标洪水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和山洪灾害防御,强化值班值守和水情会商,提前预警预报,为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年直接减灾效益在5亿元以上。特别是年“7.9”洪水,为四川年以来最强暴雨洪涝过程,全省水文部门积极应对,及时以精准预报支撑科学调度,向省防汛指挥部先后提供重点水库28次削峰、错峰建议,江油城区由超年一遇洪水降为10年一遇,绵阳城区洪水由超年一遇降为50年一遇,为全省取得抗洪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防汛减灾先进集体”。在遂宁市年“7.9洪水”总结会上,时任市长杨自力说:“刚组建不到4个月的遂宁水文局,在本次洪水的成功应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应急抢险方面,四川水文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战斗在最前线。在年“5.12”唐家山堰塞湖、年“9.13”映秀特大山洪泥石流、年“4.20”芦山地震、年“6.24”茂县叠溪特大山体滑坡、年金沙江两次特大堰塞湖处置过程,水文职工冒严寒酷暑、顶风雪洪水,不顾自身安危,忍饥挨饿,第一时间突进现场,一直坚守在最危险地带,开展应急测报工作,为成功处置决策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水文数据支撑。

在抗旱方面,四川水文同样发挥着独特优势。按照“电调服从水调”的原则,及时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调度提供实时水文数据,全力支撑全省抗旱用水大局,多次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一致好评。

助力发展提供高效水文服务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水文是一个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信息服务的行业,水文的立身之本就是服务。

四川水系发达,除了十条大江大河,还密布众多中小河流。年以前,四川水文的职责是管理大江大河上的国家基本水文监测站点。由于国家投资9.2亿元在四川建设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点相继建成,年,四川水文全面接手由地方政府承建的个中小河流水文站点管理。目前,全省各类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点已达到个,建立了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体系,完善了四川省防洪减灾体系,为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服务支撑。

“四川水文始终在服务方式和理念上下功夫、在服务能力和水平上见真章,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文工作的需求。”刘祥海局长介绍到,按照水利厅党组提出“服务地方、融入地方、共建共享”水文发展思路,积极响应地方党委、政府对水文工作需求,积极参与完成全省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渠江流域防洪规划、水利普查、十大江河水资源分配与调度方案等重点工作,为水利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多年来,全省水文职工默默坚守偏远的江河测站,陆续收集到各类水文数据1.2亿组,组织编制了《四川省水文手册》、《四川省暴雨等值线图册》、《四川省防汛警戒水位保证水位分析成果》,摸清四川省主要江河和区域的水文规律,为城镇规划、水利水电工程和交通桥梁码头规划建设好管理、区域水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为水资源大省,一方面,四川水文作为水资源管理的基础技术支撑单位,紧密围绕“掌握来水、合理分水、管住用水”三大任务,以水资源量评价为基础、水资源在线监控为手段、水资源考核为抓手,承担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用水总量、纳污能力核定、限排总量控制、水功能区达标考核等技术工作,积极服务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目前,已经将户农业取水户、户非农取水户共个监测点纳入省水资源监控系统,监控水量达.7亿m3;建成66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对个全国重要水功能区全覆盖监测,服务水资源水平进一步提高。—年又全面完成我省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进一步摸清水资源底数及其变化规律与趋势。

另一方面,四川水文系统以积极服务于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按时监测、科学评价、主动通报,积极服务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工作,主动做好电站、水库下泄生态流量的监督性监测,指导业主按照有关技术要求做好水电站和水库下泄流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定期将有关断面、水域水量与水质监测与评价成果通报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服务水生态保护。目前,配合环保督查完成全省个入河排污口现场核查登记,配合省河长办完成全省河湖“一张图”制作,对排污口、取水户、河湖、水功能区现状进行审核,完成全省河湖管理范围划界所需个水文站洪水分析计算成果,水生态流量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

守望江河水,迎来川蜀春。四川水文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理念,坚持以党建带动精神文明和水文文化建设,单位和谐稳定,职工团结奋进,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省级最佳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获得“全国水文系统先进单位”“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巴蜀大地上,四川水文担负着光荣而繁重的任务,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四川水文人正以饱满的姿态,迎风踏雨,把脉江河,用一次次的精准测报数据和分析评价成果守护一方平安,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水文支撑!

(三农专刊主编郭俊英本报记者王红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68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