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救援老兵追忆过往没愧对这身军装

北京什么医院雀斑好 http://pf.39.net/bdfyy/zjft/210304/8714315.html

邵禹铭摊开双手,已看不到汶川地震时因徒手救援导致双手血肉模糊的痕迹。伤口随着时间的流逝会结痂愈合,有些记忆总能战胜时间,愈发清晰。

十年前,20岁的邵禹铭是武警阿坝支队的一名新兵,汶川地震中作为汶川县城的第一支救援队,他们徒手救出多人。

震后十年,邵禹铭经历了读书、娶妻、生子,现在是武警阿坝支队机动中队队长,去年刚参加完茂县泥石流、九寨沟地震等多次救援工作。

下一次次执行救援任务中,他也见证了四川应急救灾能力的提升。

徒手挖人双手血肉模糊

年5月12日14点28分,邵禹铭和战友刚在操场集合完毕。突然,地动山摇,地震来了。顷刻间,空气中弥漫着呛鼻的粉尘,四周郁郁葱葱的山林一下“秃顶”了,露出土色。

作为当时唯一汶川县的部队救援力量,邵禹铭和队友将驻地的在押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后,立即投入救援工作。

走出中队大门,县城被灰尘笼罩着,倒塌的建筑,被巨石压扁的车子,四处呼救的人群,让这个刚入伍不久的新兵有点发懵,“现场很惨烈,很难受!”

“工具就只有铁锹和十字镐,连手套都没有,更多的时候只能靠手挖。”5月12日晚,距离地震过去5个多小时后,邵禹铭和战友用手刨这种最原始的办法,终于将一名中年男子从废墟中救了出来,“那一刻我和战友都哭了,太激动了,觉得总算对得起这身军装,努力没有白费。”

救援最初,他们在县城里边走边挖,没有统一调度,只要听到声音就停下搜救。中队30人实行两班倒,规定搜救3小时可以休息时间1小时,为了尽可能多救一些人出来,大家都选择了连续工作,轮换时间到了喝点水补充点能量又继续埋头搜救。”

灾难面前个人力量太过渺小

每到一次救援点,邵禹铭都要和队友都要至少挖掘3个小时。但即便这样,他们有时也不得不放弃,因为救援力量实在太少了,他们的装备也实在有限。

“那一刻真得很无奈,感觉生命太脆弱了,个人力量也太渺小了,多希望自己有更大的能力去帮助灾民。”说到此处,邵禹铭一度哽咽。

灾情的惨烈和内心的纠结,一度摧毁邵禹铭的身心。“我变得沉默寡言,失眠也很严重。”很长一段时间,邵禹铭都无法忍受饭桌上的豆腐、茄子以及猪蹄等一切可以让他联想到地震画面的食物,“真的是看到这些食物就会有生理反应,特别想吐。”

地震过后,部队请了心理医生对参与救援的武警官兵进行心理干预,邵禹铭在大半年后逐渐恢复过来。之后,他经历了读书、娶妻、生子等一系列人生大事,工作地点也变为武警阿坝支队机动中队。

“地震后除了执行任务,我没有专门来过汶川,完全走出来是不可能的,一回想当时的情形,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力感又会困扰自己。”

多次救援见证应急救灾能力提升

邵禹铭现在所在的武警阿坝支队机动一中队每周都会进行应急演练,地震后自然灾害应急演练作为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在这之前训练内容主要为防袭、抓捕等。

去年,他先后参与了茂县滑坡和九寨沟地震的救援,也见证了应急救灾十年之变。“比起十年前,我们在面对灾难时,无论是反应速度、装备,还是应急救援体系都提高了太多。统一的调度和指挥使得人员、物资得到高效有力的利用。”

5月9日,邵禹铭和队友一同参与了年阿坝州岷江流域自然灾害应急大演练,主要负责废墟搜救和清理。武警阿坝支队官兵到达受灾现场后,使用漏电检测仪、有毒气体检测仪对受灾场地进行安全排查,确认安全后,使用生命探测仪探测仪对掩埋废墟、狭小空间进行生命迹象探测,发现有生命迹象存在,武警官兵使用小红旗进行标记,并通知救援组按标记展开救援。这些探测仪器,也成为支队的日常装备。

邵禹铭觉得,这种演练很有意义,能够增进各个部门的合作配合,能使得人员、物资更有效地分配。

封面新闻记者曹菲实习记者钟晓璐摄影李强刘开怡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62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