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的茂县叠溪大地震,是怎样的情形

年6月24日6时左右,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发生山体高位垮塌,整个村的房屋瞬间被掩埋,全村46户,共计多人在睡梦中遇难。垮倒的土方堵塞河道长达两公里,余米的乡村道路深埋土底。

事后,经专家踏勘分析,造成这次重大山体垮塌灾害的原因,除汶川地震影响外,八十多年前,同样发生在茂县叠溪的7.5级地震,对当地山体造成的影响是主要诱因。

同样是茂县,同样是叠溪。当年的叠溪古镇早已深埋进地震形成的堰塞湖中,成为如今美丽的松坪沟旅游风景区。但是,那场惨烈自然灾害带给叠溪人的创伤,却永远难以抚平。

(叠溪古镇)

叠溪历史悠久,据《茂州志》记载:“贞观时筑,明洪武十一年御史大夫于丁玉讨复故地,命指挥童胜复筑,高一丈、围三百九十丈,门四,成化间重修。”

这座始建于贞观年间的千年古城,不仅是历代政府驻军的边防重镇,而且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商贾云集,颇为繁华。

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一场7.5级的大地震,悄然降临了安静祥和的叠溪古镇。当天,勤劳的叠溪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为了迎接十天后一年一度的城隍庙会,准备着赶庙会的祭品。

在那一天,叠溪人将向城隍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地震来得非常突然,随着天空中一声巨响,大地开始猛烈摇晃。从地下由远而近,传出了犹如万马奔腾的吼叫声,与地面隆隆之声此起彼伏。狂风呼啸,飞沙走石,空中飞舞着颗料状的尘土。路上的行人被土幔包裹,既不能远视,又寸步难行。

脚下的地皮到处是裂开的大缝,忽开忽闭,像一张张吃人的大嘴。突然,大地快速向下倾陷,地面的物体和行人迅速下坠翻滚。一排排房屋哗剌一声瞬间栋折榱坏夷为平地。这样持续了一分钟之后,地面慢慢停止摇晃和倾坠,四周巨大的轰鸣声,仍然持续不断。空中继续飞扬着沙石,这样历经三个小时后,尘雾才慢慢散了,远处的景象才慢慢出现。

(地震后的情景)

此时的叠溪,太阳西沉,山河易容。历史上重要的边防要塞叠溪,这座居住有余户羌人的古蚕陵重镇,因此毁于一旦。所有房屋塌碎为一堆堆尘土,只剩下半边残破不堪的城隍庙。城隍老爷的雕像,也被飞舞的乱石砸得面目全非。

城中六千多驻军和居民几乎全部遇难,只有不足20人死里逃生。

地震当晚,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大地还在不时抖动。石头从山顶隆隆地滚下,灾难并没有结束。

地震中得以逃生的人们无家可归,露宿荒野,饥寒交迫,惊慌失措。

岷江两岸的银瓶崖、大桥、叠溪崩下的大量岩石涌入江中,堆垒成三大埝坝,将岷江主流江道截断。这样就造成银瓶崖埝坝以上的江水,不能流往下游,水位不断上升。几天内就淹没了沙湾、猴儿寨、普安和泉水崖。

水位上升了余米,在山谷之间形成了一个长三十华里,宽四华里的山间湖泊,又称上海子。而松平沟、水磨沟、鱼儿寨沟等地震造成的山崩处,又形成了十一个大小不一的小围湖海子。原来山脚下的大量房屋和土地,被淹没于湖底。

(叠溪海子)

但是灾难并没有止步,震后一个多月里,岷江上游阴雨连绵,江水骤涨,各个海子里的水位不断上升。

震后第45天的10月9日下午7时,震中区叠溪的海子,因地震形成的埝坝溃倒,上游海子里的湖水瀑涌而出,水浪高达20多米。洪水以30公里的时速涌往茂县、汶川、灌县。洪水所到之处,地表建筑被一扫而尽。

茂县、汶川沿江的石大关、长宁、花果园、大河坝、七盘沟、兴文坪、中滩堡等几十座村寨,被洪水冲毁。都江堰内外江河道所有人字堤、渠道工程、防洪堤坝均被冲垮。周边的崇宁、郫县、温江等多个地县,均受巨灾。仅灌县因洪灾死亡的人数,就达多人。

据不完全统计,年的叠溪地震和地震引发的水灾,造成2万多百姓死亡,损失不计其数。震中形成的叠溪海子,相继逐步溃决后,最后留下的只有公棚和白蜡寨两个一大一小的海子,保留至今。

如今的“叠溪海子”已经成为了一个风景如画的旅游观光圣地。在欣赏这美丽海子的同时,回首叠溪大地震造成的灾难,真是让人心中感慨万端。

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参考资料:《叠溪大地震亲历记》《茂州志》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04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