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的倡导已经提出来很多年了,横向比较,中国的男尊女卑思想存在好多年,确实严重一些。但是纵向来看,我们越来越开明进步的社会已经减少了很多重男轻女的问题了。
而且在我国,有三个地方压根没有“重男轻女”的说法,生男生女一个样,甚至女孩地位还高于男孩。
这就是:川渝地区、浙江上海地区、东北地区。
川渝
四川重庆原先就是一家,重庆直辖之后,川渝的关系也非常好,人文环境也没有改变。都知道川渝人吃辣很厉害,而且是又麻又辣。这里的姑娘也跟人们的口味一样——麻辣。
有个段子:怎么简单地判断川渝男人的家庭地位?
首先看孩子对长辈的称呼。正常称呼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们川渝方言喊的是:“妈老汉、婆婆爷爷”母在前,父在后,称呼中就当仁不让地显示了女性不可撼动的首席地位。
其次是看做家务的情况。在川渝地区,穿着围裙下厨房的几乎都是男人。尤其是逢年过节一大家人团聚的时候,女人们摆几桌麻将打得热火朝天,男人们也聚在厨房边聊天边做饭,也做得热火朝天。
没有川渝男人不会做饭,而且他们的厨艺还整体比女人好。这不是说川渝女人懒惰不干家务,而是,川渝的家庭,不会将家务的重任全部压给老婆,男人会主动分担,且不会抱怨谁做的多谁做的少。所以,自然显得他们更疼爱自己老婆。
在婚嫁上,川渝地区也没有像别的省,特别强调彩礼,川渝生女儿的父母会提前给女儿备房备车备嫁妆,两个孩子要结婚,两个家庭都会出钱出力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稳定的小家庭,能扶持就扶持,从不会盯着男方可劲薅羊毛。
所以,川渝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从结婚起就是奠定好了的,非常有自信。
川渝男性还有一个亲切的外号,方言叫“耙耳朵”。意思是听老婆话的男人。川渝男性不觉得这个称呼是嘲讽,有人对他说“你这个耙耳朵男人”,他会笑得开心又幸福。因为这表示他爱老婆,宠老婆,家庭幸福,他是个好男人。
从人口比例上看,四川是全国 女多男少的地方。尽管大龄单女那么多,但丝毫不影响她们嫁人的底气和婚后的家庭地位。
以走婚的婚姻习俗被人们熟知的摩梭人,就是被称为“ 一块母系氏族活化石”的纳西族分支,它的居民就分布在云南及四川地区。
还有一个 的母系氏族——羌族也在四川,羌族人 的聚居地是四川省阿坝自治州的茂汶羌族自治县,其次还有汶川县,茂县,理县,黑水县和松潘县,还有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等。
不管是从女性人口基数上来讲,还是从文化上来讲,川渝女性的地位都是极高的。
浙江上海地区
就像四川和重庆一样,浙江和上海,一个是省,一个是临近的直辖市。
浙江人民会赚钱是出了名的。浙江女性的地位在国内那是相当的高。别的地方都是男人娶老婆,而浙江女性敢娶老公,甚至要求孩子随母姓。这样的上门女婿还大把人争先恐后呢。
浙江是我国商业化程度 的省,经商的人很多。浙江男人自己都承认浙江女人非常精明,适合管账。男人坐门面,女人管账管进货是很普遍的现象。
浙商的厉害,全国人民都要竖大拇指。为什么他们那么厉害?因为他们善于学习,吃苦耐劳,不拈轻怕重。为了赚钱,什么苦都能吃。他们主张稳重,不搞浮夸,谨慎冒险,又节俭。虽然一开始起步低,但不轻易放弃,从草根把生意做成大树。他们不嫌弃产品“小”、“科技含量低”,以小做大,再不起眼的小商品在浙商的手里都能做大。比如 的义乌市,就是以小商品起家的。
他们做生意不给自己设定模式,怎么挣钱怎么来,不重形式重操作,不搞轰轰烈烈的活动,强调平稳扎实和有效性。
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浙江姑娘们,自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手里有了钱,人生的自主性就高,选择权也更大。不靠男人生活,甚至比男人还能赚钱,底气足,话语权就高。
上海女性的精明能干,没人不承认。她们不仅在职场上混的风生水起,还能把家里打理的有条不紊。
上海女性的强大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从元代起,上海就开展了棉纺织业。古话不是说“男耕女织”吗,纺织业的发展给女性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她们甚至能够通过这份工作养活全家。
上海早期的经济以轻工业为主,纱厂遍地开花,那时候的纺织厂女工属于高收入人群,经济独立自然无需委屈求全。国家鼓励妇女积极就业,上海女性进厂当工人成为时尚,于是,双职工家庭也大量涌现。
且上海开放得很早,战争年代就有女子学校,教育资源一直很丰富。到现在上海成为国际化程度相当高的大都市,女性的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工作能力和挣钱能力自然不在话下。
由于是国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