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一轮又一轮的“高温蒸烤”模式让原本已经很火的绵竹市清平镇火得胜过当下高温。周末节假日,这里更是门庭若市、一房难求。
绵竹市清平镇地处高山峡谷,有着“童话小镇”之称。除了凉爽,丰富的娱乐项目更让游客流连忘返。在这里,游客可以乘坐观光小火车穿越花海、看山谷里连片的萤火虫、去露营基地仰望星空、玩漂流戏水纳凉、品当地特色美食……
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这里处处尘土飞扬、烂泥满地。借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清平镇于年开始封停矿井进行生态修复,转型发展旅游,“美丽转身”成为国家4A级“网红”景区。
老矿工:没想到会转行开民宿
7月19日上午11时许,清平镇盐井村。临近饭点,谢正虎正在自家的矿工主题民宿内为游客上菜。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谢正虎却精神矍铄,满面笑容。清平镇位于绵竹市西北部山区,与茂县接壤,地处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磷矿储备,早期的清平,主要产业为采矿及衍生行业。“以前,清平人要么采矿,要么做与采矿有关的工作。”谢正虎称,采矿让全镇大部分人有了收入来源,可也出现不少问题,比如灰尘满天、四处烂泥、道路坑洼,还有潜在的危险和不可避免的职业病。谢正虎说,尽管工作很危险,可又不得不干,“我们一家两代六口,就靠我和女婿在矿上的收入维持生活,无论害怕还是担心也只有干下去。”年,全镇封矿打造旅游景区,女儿谢芬昌打算开民宿寻找新的收入时,谢正虎却不太同意。谢芬昌称,父亲反对的原因主要是担心开民宿没有经验,没有客源,把家里仅有的两三万元积蓄加上贷款投进去会打水漂。女儿的坚持最终得到了父亲同意,谢家于年用3间民房尝试着开起了民宿,成了当地发展特色民宿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赚到了第一桶金。如今,谢家最初的3间客房变成了8间客房,能够接待20余人,民宿里也充满了巨型十字镐、矿车、轨道等主题老物件。谢正虎很是满足,“真没想到清平镇会搞旅游发展特色民宿,没想到开民宿生意会这么好。”
村支书:集体经济前景大好
“凉快,很凉快!刺激,太刺激了……”7月19日上午10时许,在清平镇盐井村的玻璃漂流水滑道上,一拨又一拨游客坐在漂流艇上玩得不亦乐乎。来自绵阳的何先生称,玩这个漂流不但领略了绿色风光,还能体验水滑道带来的别样乐趣。
年,我市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内全面清理整顿探矿权、采矿权,完成了43个矿权整改任务,封停矿井口,这些矿井大部分都在清平镇。告别“矿业经济”的清平镇开始探索“美丽经济”“绿色经济”,提出了“矿区变景区,矿车变观光小火车,矿工变身为产业工人”的“三变”转型发展思路。盐井村党支部书记李云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担任村干部,见证了封矿转型前后村民从不理解到幸福指数提升的全过程。李云平上任党支部书记时正赶上产业转型的关键期,甚至可以说是发展的“阵痛”期。“从依靠村办企业一年三五百万元的收入到几乎没有收入,村里很多工作开展起来并不太顺利,不少村民甚至有抵触情绪。”李云平称,封矿后,以前在矿上务工的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养家糊口。“很多人外出务工不太顺利,还是得在村上搞项目、办企业,让村民既能在家门口务工、又可以入股分红。”转型以来,盐井村坚持“民宿搭台,业态唱戏”,配套打造“5分钟民宿消费圈”引导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截至目前已发展起65家。同时,将村组集体资产包装成块、串连成线,盘活现有闲置资产,打造帐篷基地、高山茶园等集体产业,推出山野菜、冷水鱼、猕猴桃、银杏果等绿色健康农副产品。如今的盐井村已成为乡村振兴“明星村”。采访中,让李云平特别津津乐道的有两个项目。一个是村民集资入股的玻璃漂流项目,“今年‘五一’开始运行的,目前已实现毛收入60万元,预计全年会达到万元左右,这个项目村民入股是大头,而且是可持续性的。”另一个是村里盘活亩闲置土地打造的高山茶园。“这个集体经济项目可以产生许多效益,比如登山、观光、摄影等;另外,我们将走无公害绿色生态高品质之路,一斤茶的市值大约在元左右。村里考虑走托管、认领等高品质发展之路运营。”外出务工返乡村民彭德丽是玻璃漂流项目的管理人员,她说,包括她家在内,绝大多数村民都在这个项目和村里另一个冷水鱼养殖项目投了股。“大家既是项目的股东又在项目上打工,都很上心。”
镇干部:让沉睡的大山焕发生机
清平镇人大主席叶建富是联系盐井村的镇干部,对这里转型发展以来每上一个台阶都记忆犹新。年9月,清平镇封矿转型刚开始的第一个月,叶建富感觉到村民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度大转变,“以前见面会笑呵呵打招呼的人都绕道走。刚开始转型时他们不理解很正常,需要的是引导和真心实意帮他们把新产业搞起来。”盐井磷矿矿长孟升建与叶建富有着同样的感受。年9月接到要全面关停矿井的消息,孟升建度过了震惊期后,便配合镇里的干部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讲政策、摆道理。“磷矿关闭面临一系列善后问题:旷工们的工龄、保险、职业病等。最开始时,大家看到我就躲,平时的‘笑脸相迎’变成了‘冷眼相对’。我和镇村干部都很理解矿工们的心情,大家只想着如何能让死气沉沉的盐井村重新焕发生机。“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后,接下来就是各村在镇村的引领下,加速实现‘三变’。”叶建富介绍,镇村干部带领全镇上下迅速转型,打造了以矿工记忆为主的体验游、以棋盘文化为主的亲子游、以体验为主的真人CS等主题旅游项目。再加上多措并举的盘活方式,使曾经沉睡的大山再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不到3年时间就实现了“矿区变景区,矿车变观光小火车,矿工变身为产业工人的老“三变”目标。年,清平镇开始走向“矿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颜值变产值”的新“三变”转型之路。该镇抢抓即将通车的德阿旅游交通要道先机,新建了景区服务站、小火车旅游环线、两山湖、矿工广场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结合前期打造的萤飞谷景区、帐篷露营基地形成“一心接一带、一环串七大项目”的空间布局。
叶建富介绍,为了让旅游产业走上正轨,镇上成立了工作专班,制定了不留死角的工作细化方案,对环境整治、绿化美化、旅游服务质量等进行了全面部署和落实。对所有民宿、农家乐业主进行了业务培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谢芬昌开民宿时曾走过一些弯路。“最开始认为把房间打扫干净,食物清洁卫生就可以了。后来又模仿外地民宿的‘高、大、上’,结果都不对路。通过镇上组织外出学习、聘请专家现场授课教走特色之路,教做特色菜品,慢慢地效果就出来了。”
话未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清平镇的蜕变与美丽转身,是我市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的一个缩影。年以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保护大熊猫野生种群和栖息地为核心,以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切实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转化为干部群众思想上的共识、行动上的自觉。以清平镇为代表的矿区乡镇,告别“矿山经济”,拥抱“美丽经济”,推动生态治理、产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相互促进见效,成功走出了“矿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颜值变产值”的转型发展之路。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德阳分局副局长赵卫红介绍,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区平方公里,涉及绵竹市、什邡市5个乡镇13个村。为切实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推动大熊猫栖息地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促进栖息地板块间融合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德阳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展保护区生态治理:关闭保护区内矿业权、封闭全部井硐、对公园内原住民实施生态搬迁、完成矿区植被修复10.38万平方米。赵卫红分析,清平镇转向成功与几个关键因素密不可分:一是清平镇抓住了成立大熊猫公园保护区的历史机遇,迅速启动并推进“三变”;二是合理利用或开发熊猫公园宣教中心、“萤飞谷”、观光小火车、矿工创业街、露营基地等承载点和打卡地;三是大环境的生态修复让这里的山更绿、水更清。接下来要延续保持和做得更好,才能发展得更好。据悉,绵竹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边选择基础设施完善、自然资源丰富、特色突出的清平镇建设入口社区。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清平入口社区揭牌以来,绵竹市合理规划建设和完善科普游憩活动项目设施,有效统筹游憩开发和资源保护,坚持全民共享,为公众提供亲近、体验、了解自然的游憩机会,实现生产与生态互融共生、人口与自然相辅相成。叶建富介绍,清平镇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和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村镇风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内容,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旅游IP,加快推进清平产业转型发展。接下来将进一步打造业态丰富、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管理科学、口碑良好的综合旅游景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