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四川茂县的三大中国传统村落,仿佛置身云上羌族桃源人家。
茂县、阿坝、四川。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四川省西北部,地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缘,地处岷江与涪江上游的山区,是我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
下面我们来看看四川茂县的3个中国传统村落,你认识多少呢?
1鹰嘴河黑虎乡小河坝村,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
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古村落名单。村子位于一条从北到南的山岭上,它的西部和北部被鹰嘴和黑虎河水隔开。山脊西面陡峭,东面平缓,峭壁之下是鹰嘴,故名。
位于高山河谷区,平均高度从到m不等。该村落的历史相当悠久,相传是明朝建立的,由于战乱频繁,村民们把村落建在险峻的山岭之上,建造了许多的碉楼来抵御敌人。
村落的民居、碉楼由下而上沿一条山梁自下而上排列,在这一区域里,还建造了五个石屋。另外,在约一百多米的斜坡上,也有两处比较完整的碉楼,在碉群岭的北端,也有羌族的祭祀之处和祭祀之塔。碉楼有四角型、六角型、八角型和十二角型,是羌族现存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样式最为多样的一类。
寨里六角碉通高17.5米左右,外部为六角形,内部为环形,外部为大门及小型的射击窗口;十二角碉通高18米左右,上有24个大小不一的小型射击窗口,大小不一。祭塔是羌族“祭山会”祭祀山神的一座三层石塔,高2.5m,通体镶嵌白石,反映出羌族对白石人的崇拜。
2:茂县雅都乡四瓦村,藏族羌族自治州藏族
第二个入选中国“中国古村落”名单的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雅都乡的四瓦村。
它是茂县最有特色的一个传统村寨,山上的石头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山坡上,形成了一道又一道的山脊。四瓦村是一座依山傍水的村落,地势有节奏地起伏着,一座座相互连接的房屋,就像是散落在山间的活化石。由于过往的运输条件并不便利,使得羌族民俗得以保存,堪称“原始的羌文化之乡”。
进入这个羌族村落,曲径通幽,层层台阶交错,犹如一个巨大的迷宫。整个羌族村落的总体特征是“依山傍水,垒石为屋”,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征的羌族民居。原来的村落在明、清两代的战争中被摧毁,现在是清朝的一个又一个的建筑。现存的碉楼大都是房与碉结合,前后都有房屋,既具有民居的作用,又具有防卫的作用。
四瓦是村子与外面的主要通道,比如山口、山脊、山路的边缘,曾经修建了九个单独的石屋,都是用石块建造的,承担着村子的主要防守职责,现在还保留着一处比较完好的八角碉,它有18米高,里面分为9层,居高临下守护着近千米的悬崖之下通往黑水地区的一条羊肠小道。寨中还有“石连屋”18间,也就是石屋与石屋结合的民居,石屋多为三层,石屋多为五到六重。
四瓦部落坐落在一处偏僻的深山之中,终年被雾气所覆盖,就像是云端之上的桃源村落。仅存的仅有数百年的碉楼,数千年流传的羌族语言,和一代一代流传的古老风俗。在这里,你能领略到浓厚的羌族风情。
3:茂县太平乡牛尾村,藏族羌族自治州藏族
被评为第四个中国传统村寨的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太平乡的牛尾村。
该村落位于岷江沿岸,是具有代表性的羌族民族聚落,又是茂县“蚕陵重镇”“四寨八村”的末落村,是研究当地羌族发展史的“活史料”,被评为“中国民族风情村”。
村落里有一座直插云霄的高山,有最古的供奉神灵的古树林,有羌族的上千年古刹,有耸立在山顶的古屋,有羌族用石头和木头建造的房屋,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
在岷江河谷,既有古老的羌族村寨,又有浓郁的农业文化,又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是岷江地区最富有羌族风情的地方,被誉为“桃花源”。
羌族多声部山歌是一种古老的无伴奏、有“天音”之称的羌民族民间音乐,具有上千年的悠久传统,被列为全国非遗项目。在这个地方,农历正月七日的奥米节,也是当地最有特色的民间节日。此外,在牛尾村,每逢阴历6月15日举行的“转山大会”,也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