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存营盘山遗址

营盘山遗址位于四川茂县县城凤仪镇附近,地处岷江东南岸的二级台地上,海拔高程约米,距离岷江河面约米。-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等部门合作开展了六次系统发掘。目前年的试掘材料已经公开报道,后面几次发掘的材料仍在整理之中。报告据地层叠压打破关系和陶器组合演变特征将遗址分为早晚两期,第5层及其以下层位为早期,第5层以上层位为晚期,早晚两期各还可分前后两段。

通过层位关系的核实和观察典型陶器组合变化,与报告所得分期结论略有差别。报告指出各探方之间地层“基本统一”。因此,在合并探方地层后,各遗迹单位均能统一开口层位,有利于我们对陶器这类遗存的类型学分期排队。

营盘山遗址出土陶器分泥质和夹砂两系,陶色有红陶、褐陶、灰陶和黑皮陶,纹饰较多,主要以黑彩、绳纹、附加堆纹、弦纹、戳印纹和乳丁纹等单独或组合构成,也有素面不饰纹饰,夹砂陶器口沿部分常以锯齿状花边装饰。陶器多为平底器,经查可知罐、盆、钵、壶、瓶等为营盘山遗址的典型器物组合,且这种组合从早期到晚期几无变更,仅有不同型的变化。

这种差异在原报告所划分的早期后段和晚期前段这两个阶段并不明显,且两阶段陶器形制比较相近,同时,前者泥质陶占55%,后者占65%的百分比与遗址其他各段的差别也不大。据此,将原报告早期后段与晚期前段合并,调整为三段,各段陶器形制特征总结如下。

罐可分泥质鼓腹罐、夹砂球腹罐和夹砂深腹罐。

泥质鼓腹罐,一段敛口,尖圆唇,卷沿上翻,腹部略鼓,如标本H12:4。二段敛口,尖圆唇,卷沿较平,腹部较前期更为外鼓,如标本H8:29。二段更晚近标本H1:5,圆唇,卷沿较平,腹部近球形,且饰凸弦纹,此式可能受到了夹砂球腹罐的影响。

夹砂球腹罐,一段侈口,尖圆唇,卷沿上翻,球腹,饰绳纹和泥饼贴塑,如标本H13:14。二段侈口,尖圆唇,卷沿上翻,球腹,最大腹径略处于上腹位置,多饰交错绳纹和泥饼贴塑,口径大于底径,如标本H3:36。三段侈口,卷沿不甚明显,球腹,最大腹径居中,腹身饰交错绳纹和泥饼贴塑,口径略小于底径,如标本H28:6。

夹砂深腹罐最早出现于第二段单位,标本少见且残损严重,侈口,方唇,卷沿上翻,弧腹,多饰交错绳纹和附加堆纹,如标本T10:37。第三段侈口,尖圆唇或方唇,腹身近直,周身饰交错绳纹和多条附加堆纹,如标本H21:20。

盆,一段未见标本。可分卷沿盆、敛口盆和彩陶盆。第二段卷沿盆敞口,圆唇,沿面较宽,弧腹,上腹部多饰鸡冠状鋬耳,如标本H8:69。第三段近直口,尖圆唇,沿面较窄,盆腹中部略折,如标本H17:30。二段彩陶盆敛口,尖圆唇,腹部外鼓,上腹饰水波纹黑彩,口沿、内壁皆饰彩,如标本H8:2。三段敞口,尖圆唇,弧腹,上腹、口沿和内壁皆饰彩,如标本T14:11。另在三段新增一类盆,尖唇,唇面极窄,下卷沿,弧腹,结合周邻相关遗存可知为折沿盆晚近时期的形制,如标本H17:12。

钵可分深腹钵和浅腹钵,深腹钵早晚形制变化不太明显,浅腹钵早段圆唇,弧腹,多为敞口或敛口;晚段尖圆唇,曲腹,多为近直口。

壶,可分宽沿喇叭口和窄沿近直口两型,发表器物多为残损口沿部。

营盘山遗址出土彩陶约占所有陶片数量的5%,彩陶纹饰繁缛,主要饰于泥质罐、壶、盆上,其中盆类器内壁也同样饰彩。图案主要有草卉纹、条纹、水波纹、变体鸟纹、弧边三角纹、圆点纹、网格纹、涡形纹等,常以组合纹饰出现。饰彩陶器陶色多为红褐色,也有黄褐色。另有部分灰褐色甚至极少量的灰色抹光泥质陶上也饰黑彩。此外,诸多遗迹单位出土陶片亦能分辨器型,一方面方便了遗存形制的辨别,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充分对比周邻遗存来识别该遗址遗存性质和推定年代。

与东乡林家遗址出土夹砂罐相比对,营盘山遗址所出夹砂罐圆唇,唇面饰绳纹,卷沿,微鼓腹,腹身饰绳纹或交错绳纹等特征均与前者相近似。如营盘山H8:64、G1:1与林家第5层标本几乎完全相同。彩陶罐H8:1形制近于师赵村T:,腹部所饰的变体鸟纹明显具有石岭下类型遗风。彩陶盆H8:2与林家遗址盆(H23:24)于器型和纹饰上均较一致,同时其水波纹样亦同于师赵村遗址罐T:。结合对马家窑文化分期结论,可知营盘山遗址二段大体与马家窑文化第二期遗存相近。

营盘山遗址一段陶壶标本H12:5敞口,竖颈,与师赵村采:08比较相似,只是前者肩腹部略见折痕。同时,腹身所饰草卉纹与二段罐(H8:1)一致,水波纹较之二段盆(H8:2)线条更粗,更为原始。值得注意的是,H8中出土一块彩陶片(H8:4),从剖面图观察可能为壶的肩腹部。表面饰有条纹和弧线三角纹组合纹饰,且从上到下至少有两组。其纹饰图样及成组绘制的表现手法与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极其相似。结合遗址一段陶器,不排除该遗址有石岭下阶段的遗存。

营盘山遗址三段彩陶盆T14:11内外壁皆饰有弧线条纹,其形制与属于马家窑文化四期早段的傅家门遗址盆(T:19)相同,纹样与傅家门遗址同一阶段的钵(T:28)相仿。可见,营盘山遗址三段当接近于马家窑文化第四期早段。

根据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营盘山遗址二、三段部分陶器分别与马家窑文化第二期、第四期早段陶器比较接近,一段与二段联系较为密切,估计两个阶段相去不远,一段也可能与马家窑文化第二期相当。根据碳十四测年数据,营盘山遗址年代约为距今—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19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