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笠村的特殊村民遂宁市大英县斗笠

年7月31日,雨后的天空一碧如冼。

我们经经过一条盘山水泥路来到了大英县玉峰镇斗笠村,映入眼帘的是远处青山重叠,碧绿欲滴,纵横交错的水泥路构成了乡村的血脉和骨架,推动着乡村大踏步迈向城市进程。近处花草繁茂,山涧清泉潺潺,艾叶青青,新竹吐翠,芭蕉含情,修楫一新的山坪塘中鹅鸭戏水,漫游其间,整个村庄宛如一幅生机蓬勃的彩色画面。

村斗笠村村民在基地选菜摄影周义双

在一处钢架结构的疏菜配送场,人来攘往,购菜的车排起了长龙,几十名村民选菜,装箱上车,十分忙碌。这些新鲜的绿色疏菜将发往重庆、成都等地。

一名中年男子满头大汗,时儿抬菜箱上车,时儿指挥车辆停放,哪儿忙不过来,他就去搭把手帮忙,村民们亲切地叫他老陈。

这名中年男子叫陈永康,羌族人,今年52岁,现任遂宁市大英绿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遂宁市大英县玉鑫丽景产联式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大英县玉峰镇人大代表,遂州创业大赛三等奖获得者。

陈永康(前一)介绍种植经验。摄影周义双

近年来,陈永康极极响应党中央脱贫攻坚的战略决策,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心糸红土地,把它乡作故乡,把村民作亲人,凭着一份真心、一份真情,一股干劲,投入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大英县创建了大英尔玛爱农产联式专业合作社,大英县玉鑫丽景产联式专业合作社,引导当地名贫困群众参与加入,为当地村民提供丁就业岗位个,带动大英县玉峰镇斗笠村85户贫困群众务工。户平年均增收元以上。同时,带动斗笠村附近三个贫困村贫困群众发展抱儿菜、葫豆亩,带动名村民脱贫致富。

陈永康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得到了斗笠村群众的认可。陈永康所在斗笠村的疏菜、水果基地已成为大英县就业扶贫示范基地,遂宁市合作社产业发展和示范基地。

陈永康说“斗笠村就是我的故乡,我就是斗笠村的村民。”

斗笠村的村民说:“老陈就是我们斗笠村永久的村民。”

心系红土地异地打拼

陈永康出生于四川省茂县凤仪镇水西村三组一个条件极其艰苦、缺衣少食的农村家庭。年高中毕业后因家庭贫困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在家打拼十几年,在餐倌做个小工,做个小本生意,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事疏菜、果树种植。为了事业的发展,陈永康睡大街,啃过冷馒头的日子对他来说已习以为常,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陈永庚从不轻言放弃,经过多年的努力打拼,渐渐在在茂县种植项业稳脚跟,走上了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的发展之路。随着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有了一定的积蓄陈永康开始异地寻找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陈永康(中)介绍种植经验摄影周义双

年3月,草长莺飞,春意正浓。陈永康在朋友的引荐下来到大英县卓筒井镇吴家桥村考察,经过一番论正,丘陵地区的土壤、气候适合种植反季水杲的条件,陈永康决定在大英发展。

一番筹备后,陈永康开始了行动。

年10月陈永康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流转土地的方式,成立了大英县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疏菜、水果亩,常年在基地务工当地村民40余人,人均工资每月元,其中贫困群众8人,人平年收入2万余元。年基地产值达万元,预计丰年产值达万元,正是陈永康事业取得初步成效的时候,一个新的时会等候着他。

心糸群众发展产业

年12月,寒风袭人。大英县玉峰镇斗笠村驻村干部周义双一行为了斗笠村的产业发展,到卓筒井镇吴家桥村考察,吴家桥村的产业发展和成效引起了斗笠村两委的高度重视,周义双一行真诚邀请陈永康到斗笠村考察、发展。

斗笠村位于大英县玉峰镇的西南部,地处罗桂公路西侧,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与德阳市中江县的苍山镇相邻。属四五水库库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水间灵气弥漫,区内沟壑纵横密布,山峦起伏迭宕。村辖6个村民小组,常驻农户户,人,其中劳动力人,全村耕地面积.5亩,其中旱地.5亩,水田77亩。年以前,村人均纯收入最高元,村道公路1.13千米,外出务工人,无集体经济年收入。全村共有贫困农户85户、人,特别贫困农户35户、98人。在贫困农户中,残疾人28人,重度残疾4人,无房户2户,留守儿童15人,缺乏劳动力农户39户,因长期患病致贫农户8户。主导产业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小麦、蔬菜等农作物。

斗笠村属于四五水库淹没区,基本农田较少,耕地基本属于山地,用水困难,每到灌溉季节,基本靠抽水灌溉农作物。由于村里年轻人基本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很多都是老、弱、病、残或是留守儿童,不能形成有效的劳动力。

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根深带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很艰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村4.5公里道路未硬化。

种养技术缺乏,资金紧缺,严重制约产业发展。贫困人口个人素质普遍偏低,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安于现状,没有发展动力,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着斗笠村的发展。

年10月20日。桂花飘香,在斗笠村委会的诚意邀请下,陈永康正式入驻斗笠村。陈永康就土地面积,合作方式,劳务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土地、租赁费、租赁时间我们都可以保障”。村委会逐一明确。说干就干,在陈永康的要求下,大英县玉鑫丽景产联式合作社很快成立。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农户+村集体”模式投资,由陈永康投资万元在斗笠村6个社种植脆红李亩。由企业统一栽植、统一管护、统一采摘、统一销售。按照企业、农户、村集体6:3:1的比例分红。年斗笠村发展辣椒产业,建成平方米的辣椒育苗大棚,套种辣椒余亩。发展有机蔬菜,全村套种海南南瓜、茄子余亩。

斗笠村民在基地劳动摄影周义双

产业发展的路是极其艰辛的。为了疏菜销售,陈永康彻夜不眠,四处奔波;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陈永康卖掉了自己唯一的住房…...

艰难的路一步一步走了过来。

陈永康唤醒了斗笠村沉唾的土地。曾经杂草丛生,土地荒芜过半的贫困村在陈永康的引领下唤发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斗笠村的村民在陈永康的带领下,勤劳务实,求实创新,取得了较大的收益。

2

情系于民托梦圆梦

“我是斗笠村的村民,不是甩手老板”陈永康说。

在斗笠村的蔬菜基地里随时可见和村民们一起劳作的陈永康。

劳动才有收获。

劳动是一直是陈永康坚持的做的事。他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与斗笠村的村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把自己的感情感融入了这片红土地。他与村民都是这片土地的耕耘者。他来到了斗笠村,就是要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在斗笠村,老百姓以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加入了他主导的合作社,并可以在里面务工。。年至年全社成员分红11万元,全社成员及周边村外来人员务工工资实现70余万元,实现全村人均收入增长余元。年,合作社光劳务工资就发放了近80万,村民人均增收元以上,村集体经济达到每年3万元以上。年至年计划全社成员分红20万,人工劳务工资实现8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增长元。陈永康的合作社带动了村民们致富。

百香果观光园周义双摄

产业的发展,改变了群众的生活。

斗笠村64岁的脱贫户廖开列家中有90岁的母亲,自已身体不好,外出务工极不方便。陈永康到村上发展产业后,廖开列凭着扎实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才能被陈永康聘为了种植管理人员,他的妻子高大珍也在里面务工,两人年一共挣了两万多,再加上自己也在发展种养殖,一家人在家门口全年收入就达3万余元,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越幸福了。

斗笠斗老百姓分红周义双摄

除了小水果,陈永康还在斗笠村建了一个颇具特色的观光采摘园——百香果观光园。50亩的土地里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蔬菜水果,香草、七彩南瓜等让人耳目一新。

陈永康说:老百姓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应该有一个休闲去处。同时我们将根据产业特色,进一步探索采摘节、观光节、李花节等乡村旅游节庆的筹备,让产业的附加值、带动性进一步加大,确保村民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在家的村民大约有人,常年在合作社务工的有多号人。”陈永康说。由于合作社实行的是水肥一体化,减少了大量重体力劳动,一般都是手上功夫,再加上铺设到田间地头的劳动便道,很多老百姓都愿意到合作社务工,并且周边村社的村民们也主动到合作社务工。

在斗笠村,很多人知道陈永康心中有村民,有群众,合作社就是一个大家庭,有事相互帮助。年疫情期间,陈永康做好了疫防控的一切准备,为村民购买防控物质,药物,反复宣传党中央疫情防控政策。在确保疫情防控的情况,确保基地生产,确保了夏季疏莱上市。在疫情防控期,陈永康还为斗笠村驻村于部提供了生活保障。

年端午节,斗笠村的户村民收到了陈永康送来的小礼盒。村民廖开列说:

礼轻情义重,陈永康心中装着我们。

陈永康说:“我觉得,我能做一些好事都是沾了国家好政策的光,我安竭尽自己绵薄之力,给贫困群众一份温暖和慰藉”。

产业发展的路很苦很累,但鲜花永远为劳动者而绽放。目前,陈永康的合作社生产的有机无公害绿色疏菜远销广东、浙江、贵州,重庆等地,年成功进入大英学校食堂。

雨后的斗笠村,清新属目。陈永康目睹一条条新修的乡道路纵横乡间,一幢幢蓝瓦白墙的民房,远处青山连绵,近处,瓜果飘香,看着贫困群众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看着成群结队的游客,看着村民们一张张笑脸,陈永康倍感欣慰。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陈永康决定整装再出发,带领斗笠村群众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既然有这么好的时代,这么好的政策,这么好的村民,再苦再累也要继续努力,我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带领乡亲脱贫,更要搭建好产业兴村的平台,共同把斗笠村建设成“勤劳致富,劳动幸福”理念的美丽新农村!对斗笠村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陈永康信心百倍,步履坚实。

(周义双白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67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