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军战史上,千佛山战役是长征土门战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电视台在制作《长征》系列纪录片的时候,将千佛山战役专题制作了一集,可见这次战役在长征中的重要。
一、千佛山战役背景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年3月西渡嘉陵江,向川甘边发展以扩大根据地,4月,相继占领剑阁、昭化、青川、梓潼,平武、江油、彰明、北川、等县城,为开辟新区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红四方面军得悉中央率红一方面军已渡过金沙江北上,为摆脱不利处境和争取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北上,于5月上中旬先后撤出青川、平武、彰明、中坝等地,向岷江地区西进,千佛山战役是红四方面军在西出北川峡谷时的一次重要的战役。
千佛山位于安县、北川、茂县交界处,海拔米,它与伏泉山、帽合山、东大垭口、西大垭口、观音梁子、横梁子等高山连成一片,起伏蜿蜒余公里,南面是川西坝子的“北边城墙”,北面是群山耸立、沟壑纵横、湔江纵贯其间的高山峡谷地带。红军要顺利通过北川峡谷西进,就必须占领千佛山这块屏障;蒋介石要消灭红军于峡谷,川军要保住川西,也必须占领这块屏障。因此,千佛山一线就成为敌我双方的必争之地。
千佛山战役指挥所遗址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指挥了这次长达70余天的战役。
红三十军八十九师先头部队从4月12日由江油进入北川境内起,22日占领北川县城,5月1日占领千佛山北墩上,从此揭开千佛山战役的序幕。主要战斗均在安县茶坪、高川多平方公里展开,呈拉锯状胶着态,反复争夺阵地。
二、夺取千佛山全线阵地
红军进入北川后,川四十军军长孙震唯恐红军从北川南下成都,急令安县县长殷鉴、北川县长李国详、旅长李炜如率四个团分别在邓家渡、曲山、漩坪、治城对岸的东狱宫和墩上布防。同时,“剿匪”前线总司令、川二十八军军长邓锡侯为了阻止红军进入他的茂汶防区,急令第五师副师长陶凯率龚渭清、牛锡光两个旅以及被土司、头人控制的羌藏马队共0人,在墩上、桃坪、土门设防,以封锁北川峡谷通往成都、茂汶的要塞。红军从北川县城经禹里、马槽、坝地堡,沿途击溃了陶凯部、李国详团各一个营。
5月1日,击溃了驻墩上的陶凯部一个团和李国详的黄金欧营残部。红军分兵一部留墩上固守阵地,另一部沿青片河南岸而下,当晚夜袭了李国详驻蔡家嘴的一个营。2日凌晨占据了县城对岸张拱桥上面的山头,与驻在县城内的红军组成交叉火力,夹击李炜如部驻东狱宫的姜玉坤团。红军在群众的支援下,从三叉河强波湔江,合力攻击东狱宫。经过一场战斗,敌死伤近百,被俘多人,缴枪余支。姜团残部沿湔江南岸逃至曹山坡,红军追至曹山坡,据险扼守,不予再追。另一部残敌逃至鸡窝坪、罐子沟,红军追至鸡窝坪、罐子沟,经二小时的战斗,敌人败退凉风垭。3日,红军一举攻下凉风垭,打开了千佛山一线的突破口。川二十八军暂编二师彭函之部,立即向凉风垭猛烈反扑,被红军打退,敌死伤多人,退到苏宝沟(擂鼓镇——地名,原安县今北川)驻防。红军在擂鼓建立1个乡、10个村苏维埃政权。
千佛山江嘉陵摄影这时,红军主力在总指挥徐向前的率领下,红九军二十五师,红三十军八十八师的二六四团、二六五团(夜老虎团)、八十九师的二六六团、二六七团以及妇女独立师,相继到达北川,分头向千佛山方向运动。徐向前亲自指挥号称“钢军”的红九军和号称“夜摸常胜军”的三十军之一部,以及妇女独立师名女红军,与追击敌军的红军先遣队会师,直趋伏泉山。
4日凌晨,红军包围了从漩坪撤至伏泉山的李炜如部五团,把守敌围得水泄不通。在嘹亮的号声中,红军凭借老林的掩护,从四面八方发起猛攻,一鼓作气攻上山顶。大部分守敌见红军包围山顶,惊慌失措,不敢反扑,被红军生擒。小部分负隅顽抗,除从庙后跳窗摔死在陡坡上的以外,余下的百多顽敌均被击毙。红军占领了伏泉山主峰龙宫庙及其周围的制高点。
川军眼看川西坝子的“北边城墙”千佛山一线已被红军突破,一些重要阵地被红军占领,川四十一军急调王铭章纵队(二路军)率领第九旅(旅长张熙民)两个团、第八旅(旅长李X陶)三个团、第二旅(旅长吕康)三个团,接替了伤亡惨重的李炜如残部的前沿阵地。李炜如残部退回二线防守。同时,又调一路军游广居部七个团到草鞋街(永安镇)集结待命。
5日,王铭章部依仗飞机的掩护和强大的火力,向伏泉山阵地发起反攻,妄图夺回伏泉山阵地。红军浴血奋战,寸土不让。敌人改变战术,向漩坪东侧之九倒拐、火烧坡运动,企图迂回包围伏泉山,夹击红军,然而遭到了从治城方向来增援的红军的迎头痛击,败回擂鼓坪。王铭章部从此由攻势转入守势,与红军对峙。
邓锡侯为了增援陶凯和王铭章夺回墩上伏泉山,达到重新控制北川峡谷的目的,又忙令林翼如部的二十三团(团长张元雅)、十一团(团长王含光)和警卫第三团(团长李硕)经茶坪、东大垭口向墩上前进。其目的主要是防止红军南下川西坝子,其次才是阻止红军西进。6日,林翼如旅抵达东大垭口下面的百家林,遭到先期到达的红九军二十五师、红三十军八十八师、八十九师各一部的合力袭击,林翼如仓促布阵,以十一团为右翼,二十三团为左翼,警卫第三团为预备队,随右翼跟进,二十四团撤回茶坪第二线。双方展开激战,至林翼如旅伤亡余人,退至茶坪防守。红军在巩固东大垭口、百家林阵地的同时,继续向西推进。
11日,红军乘胜占领了千佛山西侧的大垭口,歼灭了陶凯部的一个团,取得了辉煌战果,红军为此发出了快电。12日,由副总指挥王树声率领的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九十三师抵达墩上,出击桃坪未克,同时,红九军、红三十军之一部从西大垭口经胡子顶向桃坪运动。陶凯部两面受敌,邓锡侯急向刘湘求援,刘湘令六路军总指挥王赞绪派兵增援,王赞绪即派六路军独立一旅从晓坝,派教导师第二旅从安县的秀水场进兵,又派第三旅刘兆藜、教导师第一旅章安平到茶坪增援。由刘兆藜接替卢济清正面的守卫,卢济清旅靠右分担游广居部正面之一部,章安平旅麋集在茶坪、牛奶坪之间。13日,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一团、二七三团和九十三师二七六团之一部,攻下桃坪。继而攻夺土门不克。14日,一路军游广居部侦得大坪山、皇宫山红军不多,出动七个团的兵力,乘虚发起反击,经过一场战斗,夺去皇宫山、大坪山两阵地。红军连续发起反攻,终因兵力悬殊而不克。
同时,红三十军、红九军、妇女独立师各一部,奉命从千佛山火速出师土门。红三十一军奉命从桃坪到千佛山接防。在换防间隙,陶凯部王敬三团趁机抢占了千佛山主峰佛祖庙,指派地方武装赖金亭匪徒0人,扼守通往主峰必经之天险——天门洞。天门洞位于突兀高耸的千佛山半腰上,是一个天然石洞。它的上面是万仞悬崖,下面左是无底深沟,右是绝壁,一条羊肠小道穿洞而上。其洞高二点五米,宽二米,正如古人所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易守难攻的险关。赖部自恃其扼据的天险和精锐的武器,料想红军难上山。
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之一部,强攻三次不克,且伤亡甚重。此时,红军增援部队和支前群众陆续赶到,指挥员立即找来熟悉当地地形的猎民苟玉乾了解情况,苟玉乾自告奋勇为红军带路。红军除继续正面佯攻外,挑选了精强力壮的战士,带上短枪、手榴弹和大刀,跟着苟玉乾爬悬崖、跨深沟、钻刺架、过老林,到天黑才迂回到距天门洞后侧不到一华里的赖部营地花园坪。红军趁花园坪赖部去天门洞换防之机,一举攻下花园坪赖部老巢。攻天门洞的红军,趁机发起猛攻,一鼓作气攻破天门洞,全歼匪徒。
千佛山风光盘踞在千佛山顶峰佛祖庙内的川军王敬三团,见天门洞已失,便凭借矗立陡峭的千佛山顶与飞机的掩护助战,负隅顽抗。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四团、二七六团之一部,强攻不克,预备队二七九团夜袭亦未拿下,此时,红九十师的两个团赶来增援。副师长王一军带领几个侦察兵,机智勇敢地捉到了敌军的哨兵和查哨的班长,弄清了敌军的口令和火力配备。16日拂晓,红九十一师和九十三师共五个团同时发起冲锋,攻到佛祖庙,短兵相接,在红军“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的口号声中,敌军纷纷举手投降,千佛山又一次被红军所占领。这次战斗活捉了敌团长王敬三,缴获机枪三挺,步枪弹药若干。
红三十一军军长孙玉清率军部与九十三师师部驻佛祖庙内。二七四团守千佛山西侧,二七六团守千佛山东侧,二七九团为预备队。在15日,红九军、三十军和妇女独立师各一部以及三十一军主力共两万余人,经一天一夜的战斗,夺取土门要塞,突破了敌人的封锁,消灭了陶凯部的龚渭清旅和牛锡光旅的大部。残敌败退,红军跟踪追击,直把溃军赶出观音梁子和横梁子,并追到安县的高川坪坝子(今高川乡的高川、泉水、二郎、茅香、甘沟一带)。同时,在高川发动群众,建立乡、村苏维埃政权。
经过反复争夺,红军占领了东起伏泉山西制横梁子的千佛山屏障,并凭借这块屏障掩护大队人马源源不断地通过峡谷,向西挺进。(上)
(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