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人在华西戴淼只要有信心,努力,

活水人在华西

医院学习感悟

戴淼

老年医学科

(在华西读博)

前言

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离开老公和孩子这么久,一个人来到千里之外的医院生活和学习;也从来没有想过,会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经历这么多事,完成这么多对我来这个“弱女子”来说“不可能的挑战”。

这两年,有汗水,有眼泪,但是更多的是收获,让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全方位的成长。我的博士生涯也从一开始的迷茫彷徨,逐渐找到了明确的方向,进医院领导的高瞻远瞩和良苦用心。

未曾想过,我也站上了国家级科研平台

年,医院与华西同质化的号召,亦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我通过层层考验,获得了在医院攻读老年医学博士学位的资格。

来到华西,医院科研的天堂。医院连续十余年科研得分全国第一,医院科研排名的天花板(满分)。我的博士生导师岳冀蓉教授非常重视科研文献的阅读,每两周,她都会主持召开一次组会,讨论重要的科研进展。加强外文文献的阅读的同时,我的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锤炼,尤其是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这些积累对于未来的科研工作大有裨益。

在进行博士课题之余,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参与了她主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老年肌少症早期预警、诊断和多维度干预策略研究”。项目于今年7月10日在四川省阿坝州茂县正式启动,旨在了解我国老人健康现状、及时发现肌少症危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研发适合中国人群的肌少症筛查和评估工具。而我也有幸加入研究团队,其中的危险因素调查问卷由我主要负责设计,并作为现场负责人之一对问卷进行质量控制。深度参与这项国家级项目的过程中,更加深刻感受到了岳老师清晰的项目思路和严谨的科研思维,同时,对老年人相关量表有了很好的认识,并对现场调研工作的每个具体流程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经此种种,发现原来每个人的内心里都充满了坚强

刚开始博士生活的第一学期,我情绪波动很大。离开家时,可爱的女儿刚满1周岁,还没学会叫妈妈;医院心内科医生,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也没有时间照看女儿。每天晚上,再晚先生也要找我开视频,看到镜头里的宝贝女儿,不舍和亏欠便涌上心头,眼眶湿润了也要强忍着。有很多次,特别是关掉视频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的时候,我想过要放弃,浮躁、迷茫和彷徨弥漫在那时的空气中。

第二学期,在家人和一起攻读博士的同事们的帮助和鼓励下,我逐渐调整了心态,确定了读下去的决心。“重整山河”时,我已无比坚定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以79.5分的高分通过了全国博士英语统考。

进入科研阶段,扑面而来的是满负荷的科研训练。我每周6天、每天从上午8点半做实验到晚上10点多,经常赶最后一班地铁从吉泰安回到龙城宾馆(医院给我们安排的住宿),周日也会去半天。每天睡眠6-7个小时,但凡某一晚因为大脑过度活跃失眠,就会处于严重缺觉的状态。虽然体力上很累,但内心很满足,我深知,用医院领导和家人的期盼。

坚定信仰,感恩所有人的关心帮助

初来成都时,因饮食习惯改变,我反复出现急性胃肠炎,驻华西联络处汤桂锋书记出面与宾馆经理沟通后,为我们读博人员争取了在宾馆的职工厨房做饭,每天等宾馆员工用完厨房后,我们几个人就会“鱼贯而入”,开始自己尝试做我们九江的家乡菜……

博士学习生活一路走来,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和提升自己的决心,向党组织表达了迫切的入党愿望。今年,在医院党委和华西临时党支部的关心关怀下,我非常荣幸的成为华西临时党支部的首位预备党员。

短短两年的时间,我不断充实,不断成长。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找差距、抓落实,继续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任务上,全力争取尽早的、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医院、医院。

我坚信,只要有信心,努力,一切可以改变!

来源: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60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