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4日,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茂县一片寂静无声,突然一道激动到发抖的声音打破了宁静!几乎所有的幸存者都本能地抬起了头,仰望天空,在高空中出现了八个小黑点。
“解放军来了,解放军来救我们了。”看着天空中缓缓飘落的空降兵勇士,在茂县这片古老大地上,欢呼声和哭声交织成一曲悲歌。
高空中,几乎只是一个黑点的伞花,却让灾民们红了眼眶,刚才还不知所措的灾民的眼睛里突然有了光!亲人解放军来了,让所有的灾民们顿时有了依靠感。
年5月12日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在曾经最巴适的巴蜀大地成为了地震的重灾区。四川的茂县正处于震中位置,茂县与外界的通讯、交通都断了,外面的人不知道茂县的受灾情况,茂县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与世隔绝了。
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了解茂县的实际情况,国家下定了决心!
此时通往茂县的交通全部隔绝,解放军空降兵成为了打通冒险生命通道的唯一选择。
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披挂上阵。这个48岁的空降尖兵将执行这项光荣而又危险的任务。
13日8点,空降兵勇士们搭乘的飞机直飞灾区,当战机飞到地震灾区准备下降时,刚下到米高度,电闪雷鸣,乌云滚滚,飞机开始结冰,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这意味战机已经无法继续下降,如果强行下降,极有可能机毁人亡。
任务只能取消,飞机重新回到成都待命。
返回成都之后,李振波昼夜思索拿出一套更科学的方案。第1次伞降的是圆型伞。茂县多山危险性很大,所以李俊波决定采用翼型伞。
但是,会使用翼型伞的战士太少了,可以说每一个参加行动的战士都是空降兵中精英中的精英,兵王中的兵王。
面对“三无”盲跳的生死挑战,所有会跳翼型伞战士都踊跃报名!
向海波,85年出生,08年才23岁,跳伞成绩好,但是翼伞,他只是跳过一次。向海波坚决要求参加行动。
他斩钉截铁的说:“我必须要跳,因为我是空降兵,我就是干这个事儿的。”
已经为人父的老李犹豫了,向海波比自己小两轮,李振波心里不忍,这小伙子有憧憬,这样的年轻军人总让人充满期待,但是万一有了什么闪失,他将如何面对孩子的父母?
但是向海波不依不饶,坚决参战。
老李问:能不能保证安全?
向海波不容置疑的回答:“绝对能保证安全!”
就这样向海波成为了15勇士之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里的东风真的就是东风,需要有一阵风能够吹开茂县上空厚厚的云层,哪怕只要有一条云缝也行。
10点左右终于传来好消息。成都气象台通知李振波,10点之后茂县的天空将会出现一个小云缝,如果能够抓住机会,就有可能空降下去。
勇士们不等领导做出最后的抉择,背起伞包先行登机做好准备,当李振波带来首长们采取行动的指令时,飞机毫不犹豫的直飞茂县上空。
“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指挥员一声令下,48岁的老兵李振波走向飞机舱口,脚下是四川的茂县,那是一场未知的冒险。
李振波在舱门口向下望着雪白的云层,地面的情况一点也看不见,他看到了那条云缝,透过这条比黄金还要珍贵的云缝,李俊波看到了地面,他示意可以行动。
行动前的最后一刻,他提醒战士们:翼型伞会在4千米自行打开阀门,如果在5千米高空,很可能出现伞包阀门无法自动打开的局面,必须把手始终放在阀门处,一旦阀门无法自动打开,就必须手动。
5千米的高度,空气中的含氧量要低得多,老李喘着气,交代完,一个跃出了飞机。
他身后的是14名中国最优秀的空降兵,每一个人都想第一个跳,都被老李一一否决了,他第1个跳,这不仅仅是带头,而是要以自己作为导航标,让战友们安全着陆。
一朵漂亮的伞花长长的拖在他的身后,从云朵之间的缝隙中穿过。
这是李振波人生中最特殊,最危险的一跳,作为空降兵,李振波大校有一个习惯,普通跳伞他一般只是在事后告知家人,可是这一次,李振波选择了沉默——他的家人各个都是空降兵,他的岳父是我国第1代空降兵,岳母是我国第1代女空降兵,他的爱人也是一位空降英雄
家人对于空降跳伞太过熟悉了,他们都知道在这样的三无条件下盲跳意味着什么,这是在以命相搏。
李俊波选择了沉默,这一次他真的心里没底!
一朵,两朵,三朵,……七朵漂亮的伞花相继打开,七名战士鱼贯跃出。伞花很美,他们的脚下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河网密布的复杂地形。
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指挥,无地面标志,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进行空降,是对一个空降兵应变能力最大的挑战,当时的情形有多危险,已经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如李振波所料:包括李振波在内好几名战士的主伞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打开,子弟兵们“哗哗直往下掉”,在空中自由落体飘了足足米。
这些空降兵中的王牌,危急关头没有慌乱,随着高度的降低,他们打开了飞伞手柄,一声清脆的响声,备份伞打开,勇士们降落了。
21分钟后,飞机回到了第1次投放点,第2批八名战士纷纷出舱门,然而让人揪心的是,又有好几个战士的主伞没有打开,自由落体了上千米。
此时在地面上已经被困两天两夜的灾区群众被巨大的灾难与恐慌折磨的近乎麻木。
当他们仰望天空时,一个个散花映入他们的眼帘,这些劫后余生的人们眼里饱噙着泪水——他们知道这一定是人民子弟兵来了,
向海波挂在了有鸟巢的树上,当地居民立即找来梯子将他救了下来,把战士从树上弄到了地面,看到他坚毅的脸庞被树枝划的血肉模糊,许多老乡痛哭失声。
15个战士人数并不多,但是他们代表着希望,他们带来了卫星电话,中国终于再一次聆听到了茂县的声音。
这15位战士在临出发之前都写下了决心书,如果成功,这就是决心书,一旦遇到不测,这就是一份遗言。
随后11,多名中国空降兵奔赴多个县市,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就有中国空降兵的身影,他们在与时间赛跑,他们是挑战死神的人,有他们在,安全就多了一份保障,有他们在,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群众。
用网友的一句话来作为结束:
中国军人,所有褒义词的代名词。
有种感动叫中国军人,
有种守护叫中国军人
有种勇敢叫中国军人
谢谢,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