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2日,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难以忘记的一天。
在这一天,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大地震,一时之间,整个大地都在摇晃,房子轰然倒塌,不少群众都被埋在了废墟下。
地震发生后,国家迅速组织了救援工作,争取在最快的时间内将群众从废墟当中救出来。
随着中央一声令下,15万人民子弟兵日夜兼程,奔赴四川汶川。
然而在这当中,有一支由15人组成的跳伞小队,从地面无标识,天气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从米的高空当中跳了下去,为后续的抗震救灾工作奠定了基础。
如今,距离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14年了,这15名勇士的现状如何?他们又是何职位?
突发特级大地震
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的居民们像往常一样做着自己的事情。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地面突然开始了小幅度的振动,随着振动的幅度越变越大。
到了之后,原本的振动就演变成了猛烈的地动山摇。
一时之间,地面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房屋也轰然倒塌,震起了大片大片的烟雾。
不少群众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埋在了废墟当中,在路上行走的人们也被从天而降的石块砸中。
等到这场可怕的晃动结束之后,原本平坦的公路露出了一个大洞,高耸的大楼也轰然倒塌。
这一刻,四川省汶川县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周围的哭声和喊声不绝于耳。
这次特大地震涉及了大半个中国,就连隔海相望的台湾地区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地震发生之后,有关部门立即做出了反应,派出了15万人民子弟兵前赴四川灾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群众得知这件事后,自发组织医疗队伍和救援队伍前往四川汶川,规模多达上百万人。
不仅如此,各个高校和组织也进行了募捐活动。
而国外的一些华人华侨得知这件事后,也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和力量。
此次救援活动,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救援活动,每个人都在和时间赛跑。
因为,他们很清楚,快一秒钟,被埋在废墟下的群众就多了一丝活下去的希望。
此时此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挽救更多的生命。
俄罗斯、英国和美国等其他国家,也在第一时间表示慰问,并派出医疗队伍前往汶川。
在此次地震当中,受灾情况最为严重的就是茂县。
四川成都军区派出了名官兵,火速赶往汶川县,展开救援活动。
名官兵战士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灾区一线,他们在没有专业救援工具的情况下,徒手扒开了残砖和石块。
地震发生不到一天,数万名人民子弟兵便赶到了灾区现场。
但是灾情最为严重的茂县和北川,却是迟迟没有任何的消息。
由于茂县位于震中地带,在地震发生之后,电线杆、移动信号塔和交通等各种设施全都被切断,成为了一座“孤岛。”
前往救援的官兵们,根本就没有了解到关于茂县的任何情况。
除了这些情况之外,茂县周围险峻的地势也给救援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茂县的周边地区多为悬崖和湍急的河流,一旦在救援过程当中,发生余震,那么就会出现山体滑坡、河床泛滥等各种情况。
不仅无法展开救援活动,还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亡情况。
然而时间就是生命,被埋在废墟下的群众等不了。
有关部门在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之后,决定派出空降兵,从高空降落在茂县内,与在外等候救援的官兵进行信息联络。
然而天公不作美,有关部门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天空当中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
“哗啦啦”的流水声不仅砸在地上,更是砸在了每一个救援官兵的心上。
连绵不断的暴雨,让整个茂县云雾缭绕,身处高空当中根本就看不到地面的任何情况。
更为重要的是,此刻天空中还刮起了大雨,这给空军跳伞着陆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最终,有关部门领导决定挑选出最有经验的空降兵来执行此次任务。
那么,要挑选谁呢?
他们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名字,就是李振波。
这个李振波究竟是什么人,在如此危机的时刻,居然能让人在第一时间就想到他。
高空盲跳
李振波,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空降老兵了,在年的时候参军入伍,有着丰富的空降经验,所有伞形他都跳过。
在之后,李振波因为表现突出被调往空降兵研究所,担任所长的职位。
此时的李振波虽然已经是大校的军校,但已经有将近6年的时间没有参与空降兵的工作了。
因此,李振波在接到任务的那一刻,心中闪过了一丝犹豫。
但是团长却对李振波说道:“只有你才能完成这项艰难的任务,时间不等人,被埋在废墟下的群众们等不得啊。”
听到团长的话,李振波十分坚定地点了点头,接过了这项艰难的任务。
5月13日的上午,已经48岁的李振波带领着早已经在成都机场等待的名空降兵,赶往了汶川救灾现场。
当李振波带领名战士第一次坐上飞机,飞往茂县的时候,天空中却下起了大雨,导致飞机遭遇了气流不停地颠簸。
这样恶劣的环境,根本不具备跳伞的条件,经过再三考虑,李振波决定先返航,避免战士们在空降的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在返航的途中,李振波一直都在思考着此次行动的跳伞方案。
从地形上看,茂县的周围全都是接近米的高山,要想空降,就必须从米的高空跳下去。
但这样的高度是平常训练高度的几倍,再加上茂县险峻的地形和湍急和河流。
一旦在空降过程中,出现失误,那么战士们的生命安全就无法得到保证。
经过一番思考,李振波决定采用翼伞进行降落,这种伞形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
但同时还有一个最为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不容易操控,茂县如此复杂的地形,也就意味着采用翼伞降落,危险系数和难度将会大大增加。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李振波向飞机上的名战士们问道:“你们谁有跳翼伞的经验?”
李振波刚刚说完,便有22名战士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报告,我有!”
“好,这次你们就跟着一块执行任务。”李振波说道。
“保证完成任务!”22名战士用嘹亮的声音回答了李振波。
随即,李振波将队伍进行了调整,便趁着暴雨减弱的机会,再次带着22名战士来到了茂县的上空。
李振波将22名战士改编成了3个小组,由前面前两个小组的14名成员担任主力,其余的几人则是做替补。
但22名战士,都想担任主力,不愿意做替补。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振波也有自己的方法,那就是看他们的跳伞经验,以及在部队当中所从事的职业。
此次任务是需要和外界取得联系,因此通信兵和对空指挥兵成为了首要条件。
当时年龄只有20岁的向海波被分到了替补的位置,可他要求冲在第一线。
李振波认为他的空降经验太少,拒绝了他的请求。
但向海波没有放弃,而是继续请求李振波让自己担任主力的位置。
最终,李振波答应了,并嘱托他遇到危险一定要随机应变,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向海波,也成为了15名勇士当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5月14日的上午,下了几天的大暴雨终于停了下来。
李振波见状,向14名勇士做了最后的动员。
“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这次任务对于我们来说十分困难,但是无论怎么困难,我们都要上,因为我们的军人,保护百姓就是我们军人的职责。灾区的人民群众在期盼着我们。”
紧接着,李振波又嘱托空降当中的事项,以及到达地面后要立刻和救援队伍取得联系。
李振波说了很多,但唯独没有说道此次任务的危险性。
因为他知道,这些战士们和自己一样,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当飞机到达茂县上空米的高度时,李振波打开了舱门。
就在打开的一瞬间,凌冽的寒风扑面而来,就像是刀子一样。
再加上高空缺氧,会导致脑部供氧量不足,对于每一位空降的勇士们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对于空降兵来说,米已经开伞范围的极限了,而如今他们要面临着更加困难的挑战和极限。
“同志们,不要害怕,只要看到了地面,就是看到了希望!”说完这句话,李振波纵身一跃,消失在了白云深处。
李振波跳下飞机后,其余的14名战士也依次跳下了飞机。
很快,他们的身影也消失在了云层当中。
此时此刻,地面上没有任何的参照物,对于他们来说就等同于高空盲跳,谁也不知道危险会在那一刻降临。
不辱使命
第一个跳出机舱的李振波,由于空降高度一直都没有办法打开主伞,他想尽了各种办法打开主伞,但最终却是以失败告终。
面对如此危机的情况,李振波很快就稳定好了自己的情绪,他等到下降到距离地面还有0米的时候,打开了备用伞。
最终,安全地降落在地面上。
然而在达到地面之后,李振波却并没有发现其他队员的身影。
难道说他们的伞也没打开?又或者是在空降的过程当中撞到了悬崖上,掉落在湍急的河流当中。
这些想法一一在李振波的脑海当中浮现,想到那些年轻战士们的脸庞,他不禁留下了泪水。
然而就在这时,不远处的一个水沟里传来声音。
“李队长,我在这儿,我掉在沟里了。”其中一名战士从水沟当中缓缓爬了出来,对李振波喊道。
见状,李振波松了一口气,他对不远处的战士喊道:“快去找其他人!”
说完,他便跑开去找其他的战士。
而那名掉在水沟当中的战士,也很快爬了上来,去寻找其他人。
很快,李振波便找到了其他空降的战士。
原来,他们在降落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无法开伞的情况,不过好在他们能力过硬,及时打开了备用伞。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
其中一名战士因为受到了撞击,直接休克了,好在李振波和其他人及时赶到,对他进行了救治。
还有一位叫殷远的战士,因为主降落伞没有及时打开,眼看着快要降落在地面上,他立马打开了备用伞,最后安全降落在地面上。
但在降落的过程当中,他直接撞到悬崖上的石头,身上也被树枝给划伤了。
可他们却无暇顾及这些,落地之后便立刻投入到了救援工作当中。
他们背着通讯工具,在第一时间就和政府以及救援队取得了联系,并对这里的情况做了详细的汇报。
而救援队伍在了解了茂县的具体情况后,立刻指挥前往灾区。
“是解放军,是人民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我们有救了!”茂县的群众在看到救援队伍的身影后,哭着喊出了这句话。
解放军的到来,让灾区的群众看到了希望。
在之后,在全体救援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展开了有条不紊的救援工作。
如今,汶川大地震已经整整过去了14年,当初参加空降工作的15名战士,也有了不同的归宿和生活。
负责此次工作的李振波,已经退居二线,成为了空降兵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
到了年,正式从职位上退休,在家安享晚年。
殷远和于亚宾也从当初青涩的普通战士,成为了空降队伍当中的教练队长。
他们将自己多年来的空降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新兵,让他们继续执行保家卫国的任务。
当初年龄最小的向海波,也成为了空降兵部队的文书。
而雷志胜和王君伟则是选择了专业,一个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接过建设家乡的重任,另一个则是成为人民警察,继续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安全。
王磊则是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每当学校征兵的时候,他都会用自己的故去鼓励同学积极参军入伍。
李振波、于亚宾、王君伟、王磊、刘志保、殷远、任涛、李亚军、郭龙帅、李玉山、赵四方、刘文辉、赵海东、向海波、雷志胜,这15位勇士的名字,我们不应该忘记。
年5月12日,中国广播军事网在微博上发布了当年15位勇士空降时的视频。
在视频当中,我们能够看到他们在降落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危险,以及在面对危险时,临危不乱的样子。
视频发布之后,有不少网友纷纷留言,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并称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群众们才看到了希望。
而如今15名勇士,依旧心怀梦想和希望,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着自己的责任。
14年前的那场特大地震,对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都是难以忘记的灾难和伤痛。
但是在这场灾难当中,却体现出了悲伤当中的坚韧,为难当中的团结,闪耀着万难不屈的名族精神之光。
时移世易,祝愿我们的祖国永世相安,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