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势头大好,灾后重建后的羌族地区,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什么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国民经济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旅游业作为影响民生的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发展阶段,品质化和个性化成为发展重点,必然要求创新旅游发展动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和提档升级。

实施全域旅游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而产业融合则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途径。

彼时的5·12汶川地震,对于羌族来说是一场巨大灾难。而现在灾后重建后的羌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迈入了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关键时期,也迎来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的规模虽有所扩大,但却显现出增长缓慢、产业层次较低、发展后劲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旅游产业融合现象虽出现较早,但存在融合形态较为单一、融合深度不够、产品特色不鲜明、融合效应不显著等问题,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寻求资源整合、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神秘的“羌族”

羌族起源于“古羌”,是一个历史悠久和影响深远的民族,在甲骨文中频繁被提及。《说文·羊部》有云:“羌,西戎牧羊人也。”

这里的羌即“古羌”,是华夏民族最古老的一支族群,并不是某个单一的民族,而是泛指西部“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与今天的汉、藏、彝、纳西、普米等很多西南民族都有着非常密切的族源关系,被费孝通称为“一个向外输血的民族”。

“羌”的演变是华夏历史演进中漫长的文化变迁和民族融合的过程,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生动写照。

早在夏朝,“古羌”就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大禹据说就出生在今天岷江上游的羌族地区。

殷商时期,“古羌”已经活跃在北方地区,“羌方”就是商王朝的方国之一,大致在今天甘肃、陕西西部、山西西南和河南西北一带。自秦汉以来,“古羌”一直居住在今西北一带过着游牧生活。

由于政治、气候等因素,“古羌”不断大规模的南迁和西进,一部分逐渐融入汉族和藏族,还有一部分则定居于岷江和涪江流域,务农为生并兼事畜牧,率先进入农耕时代,从此生息繁衍形成今天的羌族。

年,在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中,羌族被首批认定为我国少数民族。

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主要分布在岷江上游的汶川、理县等地,还有少量散居于陕西省宁强县和略阳县、贵州铜仁等地。羌族多居住于高山或半山腰上的村寨,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年5?12汶川地震之后,大部分羌寨迁到河谷地带。羌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根据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羌族总人口数为31万余人。

羌族很早就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农业经济,现今主要的生计方式是农牧业。

羌族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邻近汉族地区的羌族一般通行汉语。羌族信奉自然崇拜,特别是白石和羊头,邻近藏区的羌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

羌族人民能歌善舞,作为乐器的羌笛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索桥、碉楼、山寨都是独特的羌族建筑艺术。

对于羌族来说——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级特大地震是一个重大的分水岭。汶川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在汶川、茂县和北川等羌族聚居区。

地震对羌族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造成了几乎毁灭性的破坏,羌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口较少民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强烈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725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