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镇馆之宝纵目面具,暗含了蚕丛王怎样

北京哪家医院看皮肤病白癜风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大家好,我是蜀山笔侠,很高兴分享文章给大家。

古蜀第一史书《华阳国志》有记载:“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这段记载时间虽然有错乱,但向我们透露出一个很清晰的信息:第一代蜀王蚕丛眼睛有点凸。

在三星堆纵目面具出土以前,我们或许会把这样的描述想象成美好的传说,就像商族的祖先契,他就被描述成玄鸟蛋所生。

然而,三星堆纵目面具的出土,似乎打了我们所有人的脸:这一次史书没有乱写,实际情况真有可能是这样。

三星堆镇馆之宝之一,青铜纵目面具

那么,问题来了:蚕丛王真是纵目人?还是青铜面具也在忽悠我们呢?

今天,笔侠将围绕这个话题来和大家展开讨论。

首先,像面具那样长的眼睛,在现实中肯定是不存在的。唯一的可能是:蚕丛王的眼睛比常人确实要凸,面具只是夸张了一点而已。

那么,蚕丛王有没有可能眼凸呢?接下来,我们就结合古蜀人的迁徙历程来还原一下他们的生活环境。

前面我讲了,古蜀人是古羌人从川西高原南下的一支,他们操着同样的简单口音(现在的汉藏语系),此时还没有真正的文字,但中原的贾湖已经有简单的契刻符号了。

贾湖刻符

那个时代刚好处于大西洋暖期,气温上升,海进严重,也就是我们传说中的大洪水时代,同时也是农业大爆发时代。

此时的四川盆地还是一片沼泽,气候潮热。所以,古蜀人基本都生活在盆地西边的岷山上的河谷地带,还有一部分沿着邛崃山、大凉山的河谷继续南下,到达云贵高原,这是后话。

四川盆地地原结构图

生活在岷山上的这一支人,就是古蜀人的直接先民——蚕丛氏。

蚕丛氏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部落,他们的首领我们可以称为蚕丛王。

在如今的阿坝州茂县县城营盘山遗址,很有可能就是蚕丛氏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茂县周边的叠溪镇和蚕陵山无不透露着蚕丛氏生活的影子。

目前,成都双流瞿上城和叠溪都在标榜自己是蚕丛故里,依我看,叠溪无疑更胜一筹。

笔侠前往双流瞿上城探访

好了,再来说蚕丛氏眼凸的问题。

目纵,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就是甲亢,眼球突出,而甲亢的病因之一是大量摄入碘。蚕丛氏会是甲亢吗?

地质学前辈刘兴诗老爷子有过研究,他得出的结论刚好相反。在大岷山上,没有海盐和井盐,只有一种含碘非常少的岩盐。也就是说:蚕丛氏不但没有摄入大量的碘,反而缺碘。

那么,缺碘会导致什么病症呢?

答案是: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肿大的病理大家去搜,我这里就不阐述了。

也就是说:蚕丛氏应该普遍脖子粗。这一现象在三星堆青铜人里面不大容易分辨,唯独大立人有这种倾向,如图: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

当然,这完全有可能只是古蜀人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和甲状腺肿大无关。

不过,除了脖子粗以外,甲状腺功能异常也会导致眼病,就像碘吃多了会得甲亢,甲亢会导致眼凸一样,这种症状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所以,除了甲状腺肿大,蚕丛氏有可能也存在眼凸的症状,就像三星堆所有青铜像的眼睛一样。这一点是普遍存在的,我就不发图了。

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我的观点。刘兴诗老爷子推理说目纵只是蚕丛王一个人的症状,我觉得不妥,理由如下: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所知的所有流传下来的名字都不应该是某个人,那个时候还没有哪个英雄的影响力可以大到影响一个族群的未来,最多是某个部落,或者部落联盟。就包括中原的炎帝、黄帝、蚩尤,都是某个部落或者酋长的称号,而不是具体某个人。

神农氏,应该是一个善于农耕的部落

所以,目纵绝对不是指第一代蚕丛王,也不是指后来的蚕丛王。因为那个时代还没有家天下,也不会那么巧蚕丛王精准地将眼凸传给了后来的每一代。

现实情况有可能是这样:目纵、脖子粗是生活在岷山上,吃着缺碘盐长大的蚕丛氏部族普遍的生理特征。

后来,他们因为贡嘎山冰进,气温骤降,被迫迁徙到了成都平原,吃上了池盐和井盐。所以,蚕丛氏以后的柏灌氏、鱼凫氏,都没有听说有目纵的现象。

古蜀世系表

而为什么蚕丛氏要被单独提出来呢?这证明他们的确有这方面的特征。就好比:柏灌氏、鱼凫氏都是黑头发、黑眼睛,而史书却专门提蚕丛氏是金发碧眼,如果两者都是黑头发、黑眼镜,史书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所以,蚕丛氏真有可能是纵目,只不过,他们的后人在三星堆的青铜人中做了夸大而已,这恰恰反映了他们对祖先的纪念和崇拜。

祖先崇拜,正是中华文明的基础。

好了,关于蚕丛氏目纵的问题我就说到此了,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三星堆还有一个神奇的物件——太阳轮,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那么,太阳轮到底又隐藏了古蜀人什么样的秘密呢?

这个话题咱们下次再聊。

以下是刘兴诗老爷子这本书——《三星堆的故事》,我看了很受启发。他从气候、地质学的角度剖析了古蜀人的发展历程,让很多之前想不通的问题迎刃而解,推荐大家阅读。

看了以后,相信大家将会对古蜀的变迁有一个全方位、立体的认识,包括三星堆。

好了,本期笔侠就说到这里,咱们下次再见。

如果您喜欢作者的文章和风格,请点赞和打赏,多少随意,打赏金额将全部用于下期内容创作,并会在作品开篇特别鸣谢,多谢支持!

本文作者《賨人客》,号“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672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