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的一个转折点中国新闻周刊

见证北川重建之路

本刊记者/霍思伊

发于.1.20总第期《中国新闻周刊》

在新县城建成前,每年清明、“5·12”和羌历新年,瞿永安都会来“三道拐”烧纸或放上几束菊花。这是年地震后唯一可以俯瞰老县城的地方,震后改名叫“望乡台”。那时,瞿永安是北川县委常委、副县长,在地震中失去了11个直系亲属。

年腊月廿九,晚7时,在新县城中心的商业街入口处,一扇红色的城门被立了起来,火枪队向空中打出第一枪,城门被推开。中国首个震后异地重建的县城重获新生。

经历了最初的选址争议,“规划先行”的决策机制在重建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落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愷指出,虽然发源于灾后重建的特殊语境,但北川重建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对日常的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建筑创作有长久价值。

选址

“5·12大地震”后不到半个月,瞿永安就着急地带着两名规划师进山。山里道路全被阻断,三个人经四川省绵阳市平武、松潘,再到茂县,绕行多公里。开车、打摩的、骑马、坐船又走路,最终进入震后北川的大山,在各乡镇实地考察、走访,花费了近一周时间。

考察的目的是向绵阳市以及从北京来的规划专家组汇报,重新选址需要慎重决策。

地震中,北川的遇难、失踪人员共计人,占整个地震遇难人口的1/4,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北川近百年来积累的物质基础几乎全部毁于一旦。”瞿永安说。

受住建部委派,中规院的12名规划专家于5月19日下午到达北川,带头的是时任中规院院长李晓江。他们一到现场,就得出了一个和瞿永安一致的初步判断:震后北川,只能异地重建。

作为“5·12大地震”这一举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76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