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兵支书退伍不褪色返乡助脱贫天眼新闻

北京皮肤科医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506.html

“今年的果子个大、味甜,能卖个好价钱。”8月5日,印江自治县木黄镇大坳村青翠李种植基地里,果实挂满枝头,大坳村党支部书记兼致富带头人陈果随手摘下一个放进嘴里,细细品尝丰收的幸福滋味。

大坳村位于木黄镇东北部,海拔米左右,全村国土面积4.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3%。全村共有4个村民组户人,属非贫困村。

大坳村因何与“果”结缘?故事要从年说起。

“劳动力少,撂荒地多。”和大多数村寨一样,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闭塞、生活条件差等因素,早些年间,大坳村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年,从部队退伍的陈果也曾在广东、福建等地闯荡。

年,为了方便照顾家人,陈果回到铜仁打拼,在市区开了一家餐饮店,背井离乡的日子步入正轨。

“家乡需要你们年轻人。”在铜仁开店的日子里,陈果遇到了不少老乡,得知家乡现状,年,他毅然返乡,并在乡亲们的推荐下,担任村主任一职。

要致富,先修路。按照以“户为单位、整组推进、村有亮点”的工作原则,大坳村支两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硬化通组路2条4.9公里、连户路3.2公里,自此,大坳村的“毛细血管”被打通。

产业发展是脱贫的根本之策,大坳村如何破局?陈果有自己的答案。

“发展青翠李种植,再好不过。”一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边谋划产业发展,立足于大坳村本就种植李子的实情,年,陈果与村两委到四川茂县考察青翠李种植项目,发现大坳村的海拔、土壤及气候条件与茂县极为相似,村两委一致认为发展青翠李项目可行。

产业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大坳村也一样。“茂县的青翠李能在大坳安家吗?”由于大坳原产的李子品种个头小、口感酸涩,群众疑虑重重,不敢贸然行动,陈果便与村两委商议,由自己和乡贤出资带头发展。

说干就干,年,陈果与另外4人各出资10万成立合作社,以元每亩的价格,流转木盆、乌溪、桅杆三个村的土地,种植亩青翠李,但果苗要3年才能见效,没有成品,如何打动乡亲?

为了尽快调动群众积极性,年,陈果从安顺引进30余株成年青翠李果树种植,年挂果后,他将果子分给当地群众品尝,得到一致认可。同年,借助退耕还林政策,印江自治县林业局为该村发放果苗,大坳村群众自发种植余亩,该村青翠李种植项目得以壮大。

同时,按照“”利益联结机制,大坳村青翠李种植项目覆盖全村31户贫困户人,带动余人次务工,实现人均增收1万余元,如今大坳村青翠李种植面积达1余亩。

“昔日的穷山窝,如今结出了致富绿果果。”好山好水出好果,陈果说,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让大坳村产出的青翠李果实个大、味甜,今年产出的青翠李以10元每斤的价格走俏印江销售市场。同时,该村还与贵阳水果批发市场建立合作关系,并依托村里的电商平台,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家乡有所需,我们就应该有所应。”年底,陈果被推选为大坳村党支部书记,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征途上,他用自身行动调动当地群众内生动力,协助脱贫攻坚工作队将“输血式”脱贫转变为“造血式”致富。

决胜全面小康的攻坚硬仗难点在农村,近年来,铜仁市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突出党建引领,用好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队伍力量,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同时,持续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通过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机制,健全基层干部培养机制,打造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注入活力。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江佳佳

编辑尹洁

编审朱邪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60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