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藏羌彝这是我们所见证的四川民族地区4

藏羌彝走廊是目前中国民族种类最多、支系最复杂、民族文化原生形态保留最好的地区。

地处藏羌彝走廊区域的四川,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是中国唯一包含藏族、羌族、彝族三个主体民族聚居区的省份。

因为历史和地理等原因

四川藏羌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度较为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

四川的藏羌彝民族地区实现了

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奔小康的历史性巨变

雅西高速(黄刚摄)

为见证改革开放40年四川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四川画报》派出三路记者采访团队

深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各市县

历时数月,行程近万公里

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

采访了许多见证民族大变化的

基层人员与普通百姓

收集、拍摄了很多无比珍贵的照片和图像

过境四川的国道线、线

线及G5高速

串联起四川的藏羌彝民族地区

行走在这四条道路上

我们见证了40年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

四川的藏羌彝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变化

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民族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甘孜州乡城县青德田园藏寨(胡廷辉摄

《四川画报》邀您一起穿越藏羌彝走廊

见证四川民族地区改革开放40年跨越式发展

穿行国道线、线:见证崛起的力量与传奇

位于川西高原的四川藏区,主要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隶属凉山州),是全国第二大藏区,优美绮丽的自然景观,热情奔放、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在这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四川藏区立足资源禀赋特点,结合发展阶段特征,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历史性的变化。

川藏线:既是风景又是传奇

四川藏区

自古就是内地连接西藏的交通要冲

和“汉藏文化走廊”

国道线、线

作为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进出四川省内地的交通大动脉

一路风光变换,人文辉映,无数人踏足追寻

年,国道线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评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沿着国道线、线走进四川藏区

沿着国道线一路前行,一路风景无限

在理塘到巴塘的路上,我们遇上了老余

其时,他和他的搭档两人从雅安出发

已经徒步走了20天

队伍也一路扩大到十余人

他说,他看了纪录片《远方的家》后

便决定徒步“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再有一个半月,就可以到达拉萨了。”

国道线、线,引无数人踏足追寻

随着藏区交通建设的持续不断和力度的加大

数以千计的建设人员在高海拔或是

极端恶劣条件下创下了一个个施工奇迹在雪域高原上

成就了藏区天路的大美风景和传奇

雅康高速

一条天路——雅康高速的建设

结束了甘孜藏区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全长米、主跨米的兴康特大桥

年,九寨黄龙机场作为四川省首个藏区机场

一举拉近了四川藏区与外界的距离

从九黄机场到四川藏区空中“天路”网的形成

让川藏线的含义不再仅止于地面

稻城亚丁机场与康定机场共同成为甘孜州

曾经,无限风光在险峰

如今,路途上的艰险逐渐成为历史——

“川藏线”依然是我们的景观大道

读城:康定马尔康

作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康定是甘孜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更孕育了蜚声中外的《康定情歌》

因此又叫“情歌城”

高原明珠康定新城(代奇元摄)

“每次回到家乡都会发现,她越来越美了

过去康定城里没有出租车、公交车

去二道桥温泉洗澡,一家人要早早就起床

徒步到7公里外

而现在满城的出租车、公交车

到30多公里外的木格措景区都很方便。”

出生于康定的80后藏族学者意西娜姆

现在是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文化多样性

与民族文化研究部主任

她长居北京,但故乡的点滴总是深植于心

康定城游客越来越多(游建中摄)

“不好玩、宾馆少而且贵”是这对外国夫妇

过去从书里首先了解到的康定

“现在来康定,既能够感受传统的藏族风味

又能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罗芬尼说

在康定城里一个叫做“白土坎”的半山腰上

有一家颇具藏族特色的小客栈——汇道客栈

客栈的老板是一对外国夫妇:罗悦朋和罗芬尼

从年初次来到康定,到年定居

他们见证了这里的变迁

马尔康全景(高富贵摄)

国道线

从成都天府广场到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

一路上翻山越岭、穿云破雾

所到之处,不仅风光绮丽、民风古朴

而且还有许多新兴的现代化小城

马尔康就是其中的一座

马尔康梭磨河(杨桦摄)

曾经,冬天的鹧鸪山是许多司机的噩梦

在大多数老马尔康人心中

以前从马尔康到成都山高路远,困难重重

弹指一挥间,匆匆已40年

马尔康,这座在乱石滩上破土而起的小城

矗立成了一座因空气清新、城景优美、民风古朴、

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交通便利而遐迩闻名的高原新城

藏地风景宽广又精彩

万年前开始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让平均海拔超过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崛起

而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川西

也因此抬升出众多的风景

蜀山之王贡嘎山(梁春宁摄)

这里有著名的贡嘎雪山、稻城三神山

格聂神山、卡瓦落日神山、雀儿山

这里有著名的若尔盖草原

阿坝草原、红原草原

稻城三神山(温钧浩摄)

而藏区新居

也成为藏区风景中的“新风景”

甘孜县的吉绒隆沟

在甘孜州甘孜县的吉绒隆沟

从县域内其他乡村搬来的安置户

已经习惯了在新家里的生活

整洁的道路两旁

连片的黄色民居与房前的小花园相互映衬

泽翁拉姆一家四口住在一个70平方米的温馨新家里

像这样的村落,在四川藏区处处可见

在毛垭大草原上耍坝子(江宏景摄)

腾飞在灿烂的文化星河中

马尔康嘉绒锅庄(田文涛摄)

从国道线走到国道线

我们穿越四川藏区

从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府康定市

走到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马尔康

高山下、草原上、峡谷里、河流畔

我们在歌舞中领略了藏家儿女的浪漫风情

巴塘弦子(格桑泽仁摄)白玉手指锅庄(范河川摄)

在民族手工艺中感悟手艺人的坚持

在传统民居中感受藏家人所营造的温暖

甘孜州河坡乡以藏族金属锻造技艺为主炉霍唐卡艺术班

这些早已融入藏族人血脉的璀璨民族文化

在大放异彩的同时

为四川藏区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

让四川藏区腾飞在灿烂的文化星河之中

从国道线到线:见证“云朵上的民族”的飞跃

国道线旁的茂县中国古羌城(周乐天

羌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我国有羌族人口三十多万,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松潘、黑水、九寨沟,绵阳市的平武等县。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以来,四川羌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沿着国道线和线,我们去到汶川、理县、茂县,感受四川羌族地区的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一份来自羌区的“幸福报告”

灾后重建之路,既是恢复之路

更是发展之路

在四川羌族地区

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一份民生发展“幸福报告”已经写就

地处岷江河谷的茂县(周乐天摄)

阿坝州已实现从九年义务教育

到十五年义务教育的巨大跨越

中午12点,趁着学生们在食堂吃饭的时间

汶川中学校长龙绍明去巡视学校的电脑机房教室

检查线路和设备的运行情况

“不仅要免费,还要追求高质量。”龙绍明说

汶川中学不断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县医院的医生们每年至少要给我打四五次电话

详细询问我的身体健康情况。”

汶川县威州镇七盘沟五组的赵伦军

自从在年的全民免费健康体检中查出高血压后

在饮食、生活和用医用药上特别注意

“生活上按照医生说的做

现在还能够帮助家里管理3亩甜樱桃地。”

年以来,汶川县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示范县建设

全力推动“灾难汶川”向“健康汶川”“幸福汶川”转变

据相关权威数据统计

目前汶川县居民健康指数绝大部分指标得分

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

汶川县居民总体幸福感平均得分89.87分

居民整体幸福感高

灾后重建工作和灾后心理抚慰工作成效显著

医院

今年底,汶马高速公路马尔康段将建成通车

预计年整条高速全线通车

成兰铁路四川段预计年建成通车

届时川西北将告别没有铁路的历史

如今的四川羌区“扁平式”的公路运输网正升级成为

由公路、铁路组成的“立体交通网”

震后新建的都汶高速(王飞摄)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特色农业,再到农旅融合

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

当地群众更是鼓了腰包、甜了生活

如今的羌区

从酝酿甜蜜的汶川甜樱桃

到致富增收的茂县羌脆李

再到收获希望的理县糖心苹果

……

羌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邓长生摄)

一个个缀满枝头的特色水果

一座座充满活力的羌族村寨

一个个产业富民的发展故事

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勾勒出一幅壮美绚丽的幸福画卷

茂县南庄村万亩青脆李种植基地(何清海

全域旅游羌区开出幸福羊角花

年10月,原文化部批准设立了

四川省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位于藏羌彝民族文化走廊的汶川

理县和茂县成为保护区的主要区域

这片区域自然风光壮美、民族风情浓郁

汶川水磨镇(王飞摄)

“震前我开车搞运输,收入仅够维持生活

而震后通过经营餐饮,现在一年挣个五六十万

说老实话,感觉很轻松。”

年地震中舒代福死里逃生

但生计成了问题,旅游的发展让他看到了希望

年,舒代福在镇上开起了饭店

年、年又陆续开了两家

收入跟之前相比变化巨大

汶川水磨镇、理县桃坪羌寨

茂县坪头羌寨……

一座座羌区古镇村寨在旅游热潮中迎来了新生

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羌寨(任陶摄)

也有越来越多的当地百姓投身旅游业

在带动地方经济的同时鼓了腰包

游客们体验羌族迎宾礼(周乐天摄)

而他们脚下的土地

也在新时代春风的吹拂下

蓄积起绿色发展的蓬勃力量

羌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

每天,古羌城都会举行开城仪式

展示羌族的歌舞和民俗

来自茂县雅都乡四瓦寨的王楚木子

在广场边与几个伙伴一起做羌绣

王楚木子今年64岁了,身体很好

每天在这里表演有工资拿

刺绣的产品销售收入归自己

她对工作相当满意

“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

为了抢救保护和传承羌文化

茂县县委、县政府于年开建中国古羌城

古羌城集各类古羌建筑的雄伟和风格于一身

汇各种羌文化的遗迹和元素于一体

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庞大的

古羌城堡建筑群和文化最集中的古羌文明传承体

在汶川县银杏乡,老国道线旁

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羌绣基地

羌绣,是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

被人们赞誉为“云端艺术”

汶川特大地震

使这一民族文化遭受巨大打击

年7月,“阿坝州妇女羌绣就业帮扶中心”成立

探索阿坝州羌绣的发展之路

汶川羌绣基地的绣娘在进行刺绣(周乐天羌绣发展见证人李兴秀

李兴秀说,希望把羌绣一直做下去,做好、做强、做大,带动更多的姐妹们从事这个行业,让更多农村妇女在家就能创收增收;她也希望更多的羌绣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希望有一天,羌绣能成为中国四大名绣之后的第五大名绣!”

夬儒节,是羌族传统的祭拜自然万物

祈祷吉祥平安的重要节日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理县蒲溪乡都会举办

白石祭是通化乡西山村羌民的传统祭祀活动

以祭祀羌族的白石神为主

羌族白石祭(蒲伟摄)

羌年,是羌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于每年农历十月一日举行

在理县

羌年与花儿纳吉赛歌节每年都同时举行

节日期间,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祷繁荣

理县羌年(张建摄)

穿越G5高速:感受一个民族的火热与梦想

四川彝区包括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乐山市峨边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总面积约6.6万平方公里。其中凉山州是四川彝区的主体。由于历史和地理、交通等原因,凉山州彝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曾经比较落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彝区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经济发展快速跨越、社会事业飞速前进。

从艰险之路到飞跃的大动脉

年9月10日

当我们从成都出发再一次奔赴凉山时

关于这段路的回忆又一次打开

年建成的川滇西路使西昌有了第一条公路

但这条公路险象环生,路途漫长而遥远

即使到了20世纪末期

沿编号为G的国道从成都到西昌

必须要翻越高耸的泥巴山和拖乌山

这两座山更让行走于此间的人苦恼不已

年4月28日通车的雅西高速公路

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

雅西高速(黄刚摄)

当我们的车在雅西高速安宁河谷段奔驰的时候

不时可以看到并行的火车的身影

虽然已经看过很多次

还是会让人忍不住轻轻赞叹一声:

成昆线!

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在奔驰的高速铁路越来越快的今天

成昆线的大多数列车已经提速

但依然保留了少量的“绿皮慢火车”——

/次、/次列车

成昆铁路线上四川境内最后的两列慢车

成为凉山铁路交通变迁的缩影

成昆线穿过凉山州的城镇和乡村(胡小平

年12月8日下午两点

即将从西昌出发到成都的王女士

通过电脑的抽取

幸运地成为西昌青山机场年第60万名旅客

西昌青山机场始建于年

过去仅有西昌至成都一条航线

如今,青山机场已成为集公务、商务

旅游和货运为一体的区域性航空枢纽

空中走廊让凉山与大都市的联系更加紧密

大山之中网络状的密集公路

把曾经层叠的阻隔打通

西昌青山机场(邹森摄)

今天,当我们行走在凉山的土地上

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村道

在和煦的阳光下犹如条条银色的玉带

蜿蜒于重峦叠嶂

凉山不再偏远

凉山州普格县境内,公路穿过稻田

读城:西昌月城的旅游和生态梦

西昌,对不太了解她的外地人来说

可能感觉偏远

殊不知,在地理上

西昌却是内陆与边缘的一个交汇点

也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最早”的碰撞点之一

修复后的西昌古城安定门(魏建生摄)

冬季几乎天天都是大太阳的西昌

比号称“春城”的昆明还暖和不少

大山阻滞了冷空气

西昌宛如一个封闭的“暖盆”

海河天街(魏建生摄)

“在成都生活了近20年

但是每次回西昌都会觉得很亲切。”

今年36岁的郑瑞

大学毕业后把家安在了成都

虽然鲜少回西昌,但对她而言

脑海中的西昌并不会因岁月的冲刷而斑驳失色

反而像彩虹般愈发艳丽

邛海湿地(魏建生摄)

民族教育播种明天的希望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

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年9月11日

在昭觉县城北乡普提村幼教点

四十多名4至6岁的小朋友

正跟着两名老师高兴地边跳边唱、学着儿歌

普提村幼教点的老师阿体土西毕业于成都师范学院

阿体伍呷毕业于四川省彝文学校

既是专业老师又懂彝语,负责日常教学工作

“孩子们都会讲汉语了。”她们说

昭觉县四开乡洒瓦洛且博村幼教点

“一村一幼”计划

将教育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向彝家村寨

“十年行动计划”

让如今在千里凉山农村到处流传着

“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

国旗飘得最高的是学校

环境最优美的是学校

人气最旺的也是学校”的声音

一所所崭新的寄宿制学校成为贫困山区

变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标志

“一村一幼”(钟源摄)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年,全州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目标

年,全州17个县(市)全面实现“两基”目标

年,全州“两基”高标准通过国检

大小凉山彝区“9+3”免费教育计划

1万余名彝族青年因此改变了人生轨迹

读书,是新一代彝族青年的爱好(单孝勇凉山州实施远程教育(海来阿平摄)

“嬗变”在希望的田野上

9月,当你从雅西高速去到西昌

穿越拖乌山之后

一定会被车窗外金黄色的平原所吸引——

那就是四川的第二大平原

安宁河平原

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凉山的变化惊人

年初,四川公布年各市州的GDP

凉山名列第九,位居全省21个市州中游水平

凉山已今非昔比

凉山的风电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

顺着安宁河谷继续前行,就是德昌县

德昌气候温和

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

生态农业的理想之地

会理与德昌相邻

历来是川滇两省商旅物资的集散地

会理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孕育了一大批优质水果

尤以会理石榴最为出名

成就了会理“全国石榴生产第一县”

及“中国石榴之乡”的美誉

会理县石榴种植户喜摘石榴

如果说会理名声最响亮的是石榴

而宁南最响亮的则是蚕桑业

宁南位于凉山州南部东侧

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

进入宁南,到处可见大片的桑田

养蚕带动了当地蚕丝业发展

宁南县蚕桑产业

行走凉山,在高山河谷间

不时可以见到高大矗立的风力发电机

高90米,叶片长度最长可达60余米

带来相当震撼的视觉效果——

凉山的土地上

不仅产出优质的绿色农产品

还成长起面向未来的能源产业

凉山州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黄剑摄)

斑斓文化从保护传承到凉山动力

每年,一到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盛大的彝族火把节就开始了

白天,村庄的成年男子聚集到村边的溪水旁杀猪打牛

夜晚,火把点燃了

也不知是谁第一个高举火把走出家门

人们纷纷高举起燃烧的蒿枝火把

在房前屋后和庄稼地边的道路上奔走

到了一处场坝,人们将火把堆放为一堆堆篝火

只见火焰升腾、火星飞溅,映红了山野

生命的生机与活力强烈地迸发出来

凉山彝族火把节

是彝族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

内容最丰富、场面最壮观

参与人数最多、民族特色最为浓郁的节日

渗透着一种“狂欢化”的民俗精神

被称为“东方狂欢节”

凉山彝族火把节(邹森摄)

彝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

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

年10月26日

从大凉山里走出来的彝族设计师阿牛阿呷

“白云间”系列作品

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

在中国国际时装周(春夏系列)

的舞台上绚丽绽放

神秘的民族色彩与时尚的潮流质感完美融合

让世人看到了彝族时尚的巨大潜能

彝族服饰(单孝勇摄)

凉山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18项

省级项目名录项

州级项目名录项

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名

省级传承人名——成为全省第一

月琴是彝族人民常用的弹弦乐器(胡小平毕摩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胡小

年8月31日

中美合作音乐剧《当爱/FloodintheValley》在成都金沙剧场首演获得成功

紧接着该剧移师北京连演两场,好评不断

该剧导演、艺术总监

美国外百老汇导演李迈

此时佩服的人却是刘康

“在这么大的实验当中,给予我们信任

并一直支持这样的创造。”

刘康是凉山文旅集团董事长

他懂得,艺术唯有创新才可能取得突破

《我呼吸——博什瓦黑》(西昌市文联

从保护传承,从遵循到创新

文化体制改革带来活力

凉山文化产业正焕发生机

成为推进凉山跨越发展的新动力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请购买《四川画报》纪念改革开放40年专刊:

《穿越藏羌彝走廊聚焦美好新家园——

四川民族地区改革开放40年跨越式发展纪实》

策划/本刊编辑部

文/李明泉翟琨何万敏曾晓鸿张璟木西

陈佳楣夏盛兰李春林王鑫鲁琴肖蓉

图/张磊陈佳楣朱强李春林陈俊汐肖蓉

编辑/夏盛兰

版权声明四川画报

本文内容及图片为四川画报社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使用以上图片,请联系“轩视界”影像平台[sj.scpo.cn]工作人员。联系人:邓女士。-8100转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64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