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5名空降兵赌命盲跳,落地群众

“跟着我!”时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在汶川地震时刻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无地面引导、无降落标识、无气象资料并且浓云密布的米高空。而茂县,成为了进入汶川救援的瓶颈,道路受损严重,地面部队无法进入,通讯中断。李振波率领的空降部队,成为了茂县百姓的最后希望。这场空前的灾难,考验着中国军人的智慧和勇气。5月13日凌晨1点30分,李振波接到了“空降灾区”的紧急任务。这项任务的可行性是多么的艰巨,茂县周围河谷悬崖交叉纵横,群山平均海拔接近米,而茂县本身的海拔高度约米。为了保证飞机的安全,飞行高度必须在米左右。

而对于空降兵来说,要在完全未知的环境下,在空中飞行米以上才能落地,而且起跳高度太高,空降兵要在空中漂移近10公里的距离,缺氧和严寒对于空降兵来说也是非常大的考验,更重要的是,此前他们训练的高度大多只有几百米。李振波清楚地知道这项任务有多么的艰巨,但他知道不能放弃,因为灾情就是命令。茂县位于岷江河谷之中,两边高山林立,震后气象条件更是复杂难以捉摸,想通过直升机救援根本不可能,军方先后出动6次直升机救援均以失败告终。而面对这样的困境,空降部队成为了唯一的希望。

李振波率领的空降部队,在遇到多次失败后,不断地寻找突破口,通过多轮试验和演练,最终找到了一条最优路线,在茂县成功空降,为茂县的百姓带来了生命的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下,空降部队的每一个战士都必须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为了任务,为了救援,他们放弃了自我,选择了勇敢和担当。在茂县,空降部队不仅仅是带去了救援物资和生命的希望,更是展现了中国军人的担当和勇气,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汶川地震发生以来,中国军人始终走在前列,他们充分展现了中国军人的担当和勇气。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在这场灾难面前,我们还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我们在应对自然灾害时,仍然存在着不够科学、不够精准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应急体系的建设。其次,我们应该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764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