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甘博(SidneyD.Gamble)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其祖父为宝洁公司创始人,年,18岁的甘博随父母第一次来华,年至年间,他多次来到中国,拍摄了五千多张民国时期的高清照片并带回美国,年甘博去世,15年后,他的女儿在家中阁楼无意发现全部的底片,后被杜克大学图书馆收藏并进行数字化展示。
年甘博第二次来中国时,与罗伯特·菲奇(RobertFitch)和J.H.亚瑟(Hillcoat.Arthur)结伴沿长江溯流而上,深入四川省考察,他们于年6月11日离开上海,10月9日返回,历时4个月,行程4千英里,他拍摄的照片极为高清,记录了珍贵的民国时期各地风光人文。图游华夏百家号在完成张柏林、柏石曼、克拉普中国行系列老照片专辑后,对甘博中国行的照片,仍按时间和地域进行解读。
一、本期行程年6月11日,甘博一行从上海乘船沿长江前往四川,水路耗时5天,目前可以确认的记载,是6月19日离开遂宁前往成都转往灌县,经松茂古道前往汶川、理县、茂县,上图为民国六年(年)出版的四川省地图局部。
本期照片为甘博从杂谷脑(今理县的县城)返回威州(今汶川县),途经危关、甘堡、薛城所拍。
二、危关附近1、甘博一行离开了杂谷脑,继续沿着杂谷脑河旁的古道,原路返回至威州,很快就来到了危关,此关地势险危而得名,传说三国蜀国大将姜维进击黑水,曾在此筑关,从而又被称为维关,照片中的碉楼为清乾隆年间修建。
2、虽然危关在杂谷脑河的北岸,甘博看到那座高耸的碉楼,便和同伴一起过桥探访,横跨两岸的伸臂桥极为坚固。
3、甘博对危关一侧的桥墩很感兴趣,连续拍了两张照片。
4、甘博走过了伸臂桥,应该在桥头的附近拍摄了危关和碉楼的照片,碉楼除了防御,其险要而独特的地势,很容易发现周边的敌情,便于燃起烽火报警。
三、甘堡附近5、离开了危关,甘博一行前往甘堡,在途中,他看见两位挑夫,弓形的担子,两头挑着很多的鞋子。
6、甘博进入了甘堡街道,两头黑猪悠闲自在,道路右边是一处豪宅,门楼旁的墙壁镶嵌着一个“禄”字,第二户人家稍显寒酸,不过门旁都贴着对联。
7、在甘堡的一处寺庙内,甘博拍摄了大殿内供奉的佛像。
8、寺庙的壁画,这是一尊千手佛的形象。
9、在甘堡遇到的当地人,中间的男人穿着草鞋,少女和左边的小男孩则打着赤脚,他们都好奇地看着甘博在拍照。
10、一位少数民族妇人,头上盘着长长的辫子。
11、甘博又给这位中年妇人拍摄了一张近影。
四、理番(薛城)附近12、在薛城附近,护卫甘博一行的士兵趟过小溪,准备进入一处集镇,闻讯而来的村民正聚在街头观望着。
13、护送的士兵在行进的途中看到猎物,队伍停了下来,应该是开枪之后,大家一起在寻获着。
14、在沿途的某地,甘博看到藏族一家人,便给他们拍摄了一张全家福。
15、途中的山道高处,甘博拍摄了杂谷脑河峡谷的壮观景色。
16、在回程的途中,甘博一行又经过了薛城,建在桥墩上的伸臂桥横跨杂谷脑河,薛城的筹边楼矗立在河畔,后方山腰处还可以见到一座碉楼。
17、甘博站在伸臂桥中,拍摄了薛城的全貌,从这张照片看,山腰碉楼后方还有一处古建筑群。
五、薛城至威州18、甘博在途中看到路边的一头牦牛,给它拍摄了这张照片。
19、离开薛城,甘博一行继续前往威州(今汶川县城),途中他的同伴RobertFitch正在给当地少数民族百姓摆弄着照相机。
20、在一户人家里,甘博看到一位老奶奶靠在柴堆旁,手里握着长长的烟杆吸着烟,从她的小脚来看,明显是汉族人。
21、在薛城和威州之间的某处小镇,甘博拍摄了一位汉族老人家坐在屋前的照片。
22、几位年轻的苦力坐在一个店铺的桌子上,桌子中间摆着一个桶,不知道是签筒还是筷筒。
23、在途中甘博看到一位老人背着沉重的柴火。
24、甘博看到当地百姓用溜索过河。
25、过河人紧抱着粗大的竹索,一边滑动,身体吊在套索上往对岸前行。
26、甘博觉得很惊险,连忙拍了三张照片。
六、威州附近27、在威州附近,甘博拍摄了一户人家坐在屋前的合影,老汉和妇人都抱着小孩,旁边的门板上贴着:“真富贵道德文章”的对联。
28、在杂谷脑河汇流到岷江的地方,此处已是如今汶川县城的主城区。
29、到达威州之后,甘博进入了一家寺庙,拍摄了寺内的佛像,不同于其他的塑像,墙壁上的各种场景雕刻的非常精美,天上的仙境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