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有仙山,九顶称一绝。”这里“四时积雪,晨光射之,灿若红玉”,群山巍峨,云蒸霞蔚,高山上绿草如茵,野花烂漫,还有那幽深的湖泊,纤尘不染的蓝天……这就是宛若仙境的九顶山。九顶山又名九鼎山,位于四川茂县县城南面的岷江东岸,属于岷山山脉支脉,其主峰海拔.8米。传说,九顶山上黑、白两条恶龙作恶多端,大禹将其降服至黑、白二龙池为避免二龙再出来为害人间,天庭便派下九位仙女镇压黑、白恶龙。九顶山也因此而得名。九顶山景区九顶山景区面积约为多平方千米。山上错落分布着数个大小不一的湖泊。九顶山山顶四季积雪,盛夏不消。景区以奇峰异树、高山湖泊、草甸繁花、茫茫林海、飞瀑流泉、雪山峡谷,珍禽异兽为特点,充满了独特的魅力。九顶主峰日出时的日照金山和日落时的满天彩霞都可倒映在九龙池中,水天山色交相辉映,为九顶山的主要景点之一。每当清晨日出峰顶时,九顶山景区便霞光灿烂,白云飘绕,蔚为奇观,故旧志将“九顶朝霞”列为茂州八景之首。王羲之、陆游、杜甫都曾为九顶山吟诗作赋,对此美景赞叹不已。杜甫诗曰:“夷界荒九顶,蕃州积雪边。筑城依白帝,转粟上青天。”羌族在浩浩岷江的河畔,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羌族。他们世代生活在高山之巅,与蓝天白云为伴,所以被称为“来自云朵上的民族”。有资料记载,炎黄子孙的起源实际上是来自于上古时期的两个重要民族,一个是古老的华夏族,另一个则是古老的羌族。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言:“羌族是一个向外输血的民族,许多民族都流有羌族的血液。”自古以来,茂县就是羌族的聚居地,至今仍是全国著名的羌族主要聚居区,羌族约占羌县总人口的90%,而茂县的羌族人口约占全国羌族总人口的30.5%,成为中国羌族文化的核心区。羌族人民世代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千百年来,羌族已经逐渐遗失了自己的文字,但古老的羌碉、优美的山歌、生动的民间故事、悠扬的羌笛……这些都足以成为我们解读羌文化的钥匙。羌碉古老的羌碉是羌文化的象征之一。它们可以保存上千年的历史,是羌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羌语里,羌碉又称“邓笼”,早在《后汉书》里,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为10-30米,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以木料、石片和黄泥土为建筑材料,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整座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令人叹服。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唱《凉州词》不但形象地勾画了玉门关外的荒凉,同时也让羌笛久享盛誉。羌笛是羌族乐器中最著名的乐器。羌笛是一种由两根竹管绑在一起,用丝线缠绕,管头插着竹簧的民间竖吹乐器。牧人常于山间吹奏自娱。古羌笛既是乐器,又是鞭竿,故有“吹鞭”之说。其音色明亮柔和,哀怨婉转,悠扬抒情。如今,羌笛已成为国内外游客最喜爱的一种民间乐器,它以悠扬、缠绵、缥缈的旋律使人体味到了羌族古老的神韵与不朽的灵魂。年,羌笛的制作和演奏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工程。九顶山是祖国锦绣山河中一颗熠熠生辉的绿宝石。走进九顶山,你将领略到远离喧嚣、诗情画意、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