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1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8月28日讯(记者陈荞摄影刘浩然)8月28日,阿坝州“国家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全国非遗保护传承示范州”授牌仪式在成都举行。阿坝州羌族文化生态保护见成效座谈会上,阿坝州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阿坝州羌族文化生态保护情况。汶川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阿瑛介绍,近年来汶川县以羌族民俗文化村落的恢复重建工作为重点,完成布瓦黄泥群碉及萝卜寨、羌锋村、阿尔村等羌民族聚居村寨保护修缮工作,编制完成了《姜维城遗址保护规划》《布瓦雕群规划》,萝卜寨村被评为中国首批传统村落,阿尔村、东门寨等11个村落入选第三批四川省传统村落名录。汶川县还以羌年、非遗日、大禹华诞、甜樱桃节、马拉松赛事、“汶创HUI”等活动为载体,精心组织各级非遗传承人多次对羌绣、羌香、羌族推杆、羌族麻布制作技艺、羌族口弦、释比医药等非遗项目进行活态展演,年均参与人次达2.3万人。对绵虒、灞州、威州等羌族聚居镇原生态锅庄搜集整理,编排“羌族健身操”进行推广,羌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办至第四届,传统与新时代文化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扬了羌族文化。茂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李建军介绍,近年来茂县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扎实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和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目前全县有非遗项目个,非遗传承人人,镇级传习所7个,县级传习中心1个,省级非遗扶贫工坊2个,州级非遗传习基地4个,生产性保护基地5个,非遗会客厅1个。羌年荣获“最具潜力县域节庆奖”并入选“全国优秀县域节庆”名录,“瓦尔俄足节”荣获四川非遗保护传承优秀案例,“中国古羌城”入选首批“四川省非遗项目体验基地”、阿坝州首批“非遗街区”等。与会专家高度评价阿坝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认为,阿坝州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在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间充分去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的特性,充分利用中华文化的基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的活动中间,以多种方式来推进深化交往、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与会专家还高度评价阿坝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近来年阿坝州通过抓阵地、抓队伍、抓平台、抓项目、抓产品、抓机制“六抓”,抢救性保护成效显著,整体性保护有效提升,生产性保护长足发展,坚守本真拥抱创新,活态传承绽放时代新韵,探索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三保护一传承”(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阿坝模式”。“守护一方净土,传承民族文脉,构筑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时代赋予阿坝州的重大历史使命。”据巴黎局长介绍,接下来,阿坝州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对接国家和省文化发展战略,不断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思路和措施,为阿坝州各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在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三地共建、五业同优”发展新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延伸阅读: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年10月,经原文化部批准设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年12月,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阿坝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是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汇集带,是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腹心地,全州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富集,文化遗产丰富、文化生态多样、文化特色显著,是多元文化和睦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代表性区域之一,文化生态保护责任重大。在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引领下,河曲马黄河草原文化、嘉绒文化、白马文化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相继设立,阿坝州壤巴拉塘文化生态保护区等4个州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两个县级文化生态保护建设持续开展。在全省率先实现四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域全民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