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巴蜀城市的类型分类有哪些特点?两汉时期,武帝天汉四年(前97年)废沈黎郡,置蜀郡西部都尉(治所在今四川雅安芦山县,另一说为雅安名山区北)。
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废汶山郡,置蜀郡北部都尉,治所在汶江县(今四川茂县北)与此同时又在广汉郡内置广汉属国都尉(治所在今甘肃省陇南市文县)。
汉代在各地所置的都尉其职能则是专管本郡军事戍防,都尉治所所在的城市具有的主要功能自然是以驻军和军事防务为主要目的。
一、城市功能汉代中央王朝在巴蜀民族地区设置的这类城市较多,一方面有利于对边地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则可以加强军队的部署,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整体控制。
秦汉时期巴地的江州城已经从先秦时期的城市雏形逐步演变成为一个功能结构更加完备,规模进一步拓展的城市。
江州(今重庆市主城区)因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秦代以前,域内城市发展远远落后于蜀地的成都平原和巴郡所辖的嘉陵江中游广大地区,这里也常作为朝廷贬谪流放罪犯的地方,因此城市功能较为单一。
江州城四周建设有高垒深墙,城内工商业并不发达,它所具有的功能则主要在于军事功用和政治统治。
秦汉时期的江州城在整体格局上是一个隔江而治、城郭分置的城市——官舍居于“北府”,起到政治中心的控制作用;市井中心位于“南城”,便于长途商贸水运,是城市的经济中心。
可以看出,秦汉时期,江州城从先秦时期单一的军事功能性城市逐步变为既具有军事功能,又兼有经济社会功能等多功能的城市。
巴蜀地区治所城市有各类官营商业,它们主要是铁、盐等关系国家命脉的行业,由此反映出的经济生产管理功能在城市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自西汉起,巴蜀地区的县治城市中冶制业和井盐生产逐步地兴起,到东汉时,巴蜀地区的多个县治城市成为了铜铁业或盐业生产的基地与管理中心。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蜀郡的临邛设有铁官、盐官,《华阳国志·蜀志》中临邛县条也载“有古石山,有石矿,大如蒜子,火烧合之,成流支铁,甚刚,因置铁官,有铁祖庙祠”。
犍为郡的武阳县有铁官,安南县有盐官和铁官;巴郡的朐忍县有盐官。
《华阳国志》卷1《巴志》载巴郡临江县(治所为今重庆忠县)中曰:“有盐官,在监、涂二溪,一郡所仰;其豪门亦家有盐井。”
从以上文字记载可以看出,西汉临江县无盐官,东汉时期开始设置盐官一职。除以上的一些县治城市设置有铁官、盐官外,其他巴蜀地区的城市也有设置盐铁官。
大量盐、铁官在汉代巴蜀城市中的设置,反映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中央王朝进一步加强对地区各物质资源的控制与获取创造良好的条件。
秦汉时期以蜀郡成都为代表的巴蜀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更展现出城市的经济功能。
秦时蜀郡守筑成都大城和少城,为官员、手工业者和商贾居住之地,农业人口大多数被排除在城市以外。大城为郡治所在地,少城则为县治所在地。
少城又被分为南北二城,北部居官署,南部居商贾,可见集市已经出现于少城的内外。
汉代成都城的布局基本沿袭了秦时的布局,但随着成都城经济功能的逐步发展,加上人口快速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成都城的形态也随之产生变化。
武帝元鼎二年(前年)“立成都郭、十八门,于是郡县多城观矣”,城市形态显得更加的完备。
两汉之际的成都已经成为名闻全国的五大都市之一,在汉代五都(即汉代的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中,以成都人口最多,仅次于当时的都城长安,是当时全国的第二大城市。
成都商贸业的繁荣正是成都经济功能的反映,成都也成为当时国内贸易市场的一个中心。
两汉之际,随着中央王朝加强对巴蜀地区的进一步控制与开发,巴蜀地区郡县城市的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巴蜀地区的部分郡县城市,因为交通条件的便捷,出产物资的丰富,因而逐步成为域内商贸流通的中心或交通运输的节点。
良好的城市发展条件,进一步显现出城市的交通与商贸功能,从而丰富了巴蜀地区城市的类型。
二、商业都会秦汉时期的蜀郡治所成都,其拥有便利的交通、各类商品物资极为丰富、商贸发达、商人和商品都汇聚于此。
正如左思《蜀都赋》中所述:“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重,罗肆巨千。贿货山积,纤丽呈繁。都人士女,袨服靓装。买贸墆鬻,舛错纵横。”
另扬雄撰《蜀都赋》则对成都商业的描述为“东西鳞集,南北并凑,驰逐相逢,周流往来”“万物更凑,四时迭代”。
成都市场上所售卖的商品,不但有巴蜀所产的商品,同时还有来自东西南北各地的商品。
随着各种物资向城内的汇聚,商贸业的繁荣,成都在汉代已经是东西南北货物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
从成都城的布局看,城内外出现了多个集市,以此实现商品的贸易流通,同时在城市中出现了大量从事商品贸易的商贾。
他们来往于各地进行贸易活动,这也大大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成都因为经济的影响力逐渐与周边郡县城市之间形成了较为紧密的联系,从而引领巴蜀地区经济的发展。
正如段渝教授所指出:“秦汉时期,随着成都经济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使它最终成为一座闻名中外的西南国际大都会。”
三、交通枢纽城市我国古代城邑选址的重要原则是以交通便捷为重要依据,一个城市的行政管理、军事统治或者是经济交流得以实现都必须依靠便捷的交通条件。
在汉代,巴蜀地区的江州、临江、南浦、朐忍、汉安、江阳等县城均临江、临河,有了水路便捷条件,加之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些城市中出现了港口。
它们所拥有的港口其主要是为商品运输交流所用,同时也兼顾军用物资等官府物资的运输,因此这些城市也逐步发展成为以港口通商为主的港口城市。
巴郡所辖的江州、临江、鱼复、涪陵、朐忍等城市,其均在长江上游流域及支流的沿线,是长江航运的重要交通节点。
这些城市均出产井盐等商品物资,文献记载如临江县在监、涂二溪设置有盐官。鱼复县汉代有橘官,且为贡品贩运至朝廷。朐忍在汉代设有盐官,在县南设有橘官。
涪陵县为汉武帝时期设置,汉代此地出产茶、丹、漆、密、蜡等物,常常作为商品外销。
汉代巴郡所辖长江流域沿线多个县城具有较为便利的水路交通,形成的运输线可以便捷地将各城市的物资销往区域内及其周边地区。
蜀郡所辖的成都、南安、僰道、江阳、汉安、符县等城市,也因为有较为优越的水路交通便利,较为便利地实现了物资的交换。
成都城内外有郫江(即今成都府河)穿城而过,南北物资则可以通过与岷江、沱江等水路相互接连运至成都城内。
成都城所产的蜀锦、漆器等物也通过水路和陆路向外输出贸易。西汉时期中央王朝在犍为郡下设置江阳县。东汉建安十八年(21年)改枝江都尉为江阳郡,治所在江阳县。
据《博徒论》中称赞江阳之盐,就此可说明东汉时期江阳县境内井盐生产可能已经比较繁荣了。另据《华阳国志》卷《蜀志》中记载:“江阳县,郡治……有富义盐井。”
富义盐井本名富世盐井,位于今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两汉时期四川泸州的江阳以及今天的四川自贡均属于犍为郡。
富义盐井所在地位于沱江边,因此该研究所产之井盐则可以利用“水通”之便利。由“江阳”地方“江中”航路的畅通,将食盐通过沱江水道运送到泸州,然后进入长江航道。
江阳县拥有的水路之利则成为这一地区物资运输中转的便捷通道。除此以外,汉安、符县等城市所拥有的便捷水道也成为这些县城与外界物资交换的重要途径之一。
经以上的分析可见:郡县治所城市以盐官、铁官作为盐业或冶铁业的生产基地与管理中心,城市的商业贸易功能在秦汉之际就已经确定下来。
成都作为巴蜀地区商业大都市的盛况,随着汉代中央王朝加强对该城的开发而逐渐形成。
而作为交通枢纽类型的城市,其与军事功能、商贸、物流等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汉时这些城市则多是为军事功能(运兵和军需物资)。
到东汉时随着巴蜀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依托交通的优势所表现出的经济功能逐渐显现。
东汉时期,巴蜀郡县城市在延续着行政管理和统治网络功能的同时,也逐渐地构建形成了地区性的经济贸易网络。
综合对巴蜀地区郡县城市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从以上几个角度的考察。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秦汉时期巴蜀城市无论是在城市的数量还是城市建设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快速发展态势则出现于两汉之际。
纵观郡县城市功能演变的情况,城市的功能从秦汉之际的单一行政与政治功能逐渐发展为以商贸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多重功能因素并存的新型多样性的城市。
根据巴蜀地区城市的发展水平情况,大致可将秦汉时期该区域的城市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早期巴蜀郡县城市的出现。
其表现为以秦灭巴蜀后在该地区初步设立郡县城市,汉初中央王朝延续秦制继续对巴蜀地区各郡县城市的初步开发与管理。
第二个阶段为两汉之际巴蜀地区多个郡县城市的崛起与发展。
此阶段出现了以成都为代表的大都会城市的崛起与快速发展,同时兼有地区内如江州、朐忍、江阳、雒县、南安等城市在经济、文化等功能的不断丰富而取得较快发展。
第三个阶段为东汉时期巴蜀郡县城市的平稳发展。这一时期郡县城市的数量时有增减,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城市的经济与社会文化等方面在前期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
秦汉时期巴蜀地区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与时局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第一、二个阶段,巴蜀并入中央王朝,在大一统的格局之下,城市的布局进行重新的整合,促进各城市的不断变化与发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大都会的快速发展对周边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同时对巴蜀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东汉时期,由于各地方豪族的大量出现,各地世家大族财富的迅速积累,加之他们对各地资源的控制,使各郡县城市的发展出现分化,特别是物资较为丰富的城市则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一些资源较为缺乏的城市则难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进一步分析秦汉时期巴蜀地区城市发展的情形,汉初中央王朝对巴蜀地区发展给予了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为各城市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
两汉之际,巴蜀地区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少有战乱之侵袭,各郡县城市的地方官员加大了城市的治理与开发,对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应有的保障。
与此同时,中原等地因战乱而导致的大量人口南迁巴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资源的涌入,促使巴蜀地区多级城市的快速发展。
纵观秦汉时期巴蜀地区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巴蜀地区从之前各自区域为据独立发展的态势,转而成为在中央王朝统治之下的统一发展,导致城市形态、功能等方面较以往有所不同。
结语地处长江上游地区的巴蜀城市在秦汉之际获得初步的发展,直至两汉之际,区域内多地郡县城市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