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统文化,发现非遗之美羌族碉楼营

01:09

羌碉,羌语称“邛笼”,是用黄泥片石结构相结合,融数学、几何、力学为一体而建筑起来的历史建筑。茂县现存的羌族碉楼主要分布在赤不苏、黑虎、叠溪、南新等地。

羌族是擅长建筑的民族,羌族民居的建造技艺精湛,是山地建筑的行家能手。羌碉是其民居建筑的代表,是羌族人民古老智慧的结晶,是勇敢刚强的象征。

碉楼建造时以土石为原料,全凭传统世代相传的技艺和经验。碉楼层次不一,结构严密,不仅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夏凉,从平面上看多呈四角、六角、八角,甚至多达十二角。

碉楼民居大多“依山居止”“垒石为室”,其住房就地取材,以块石砌成,谓之“碉楼”,兼有居住和防御之功能,所以又称之为“战碉”。

碉楼墙体都很厚,不但外墙厚,房间之间的隔墙也很厚,砌墙所选用的石头,必须是又薄又宽的块石。

一座碉楼的修建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要耗费大量时间,因此一座碉楼的修建往往需要倾注几代人的心血。

羌碉,是羌族人民的历史见证。这些诞生于刀光剑影、马嘶长鸣时代的古群碉,正是那民族精英奋争向上的脊梁,展现出了羌族人民群碉建筑术的文化风采。

来源:微茂县

编辑

陈能

责编

王和斌

编委

梁敏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77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