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谲青木川
文/刘正义
7月17日,甘、川之行后刚刚进入陕西地界的一个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就是“鸡叫一声听三省”的青木川。说它有名,不仅在于它是地处三省交界秦岭深处的一个古镇,不仅在于作家叶广芩以此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青木川》和孙红雷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一代枭雄》,更在于这里出了一个传奇而争议颇多的人物魏辅唐。
一
据史料记载,青木川形成于明代,成型于清中后期,鼎盛于民国时期,历史上属四川羌、汉杂居区,明以前归川,明初划归陕。传说因当地有一棵大青木树而得名(一说为川道里树木青葱茂密而得名),至于孰对孰错,就留待于史学家去考证吧。
经过长时间的奔波特别是提心吊胆地从茂县、北川县一带坑坑洼洼时有落石飞滚的公路上穿行一段后,于傍晚在江油市住宿一晚,第二天即达青木川。
这是一个坐落在川道依山傍水的古镇。实在难以想象,在这个方圆数百里的大山深处,竟有这样一个古香古色、店铺林立、廊桥卧波、云塔高耸、鳞次栉比的“世外小都市”。说它小,是说它规模小,方圆不足四、五里,但唯其小,却显得精雅别致,韵味十足。一条滔滔不息的金溪河,把新老两条街道自然分开。老街两边一个一个的店铺名目繁多,各种富有特色的商品琳琅满目,有手工制作的糖果、米酒、服饰和小工艺品,还有略显时髦的乐器、咖啡和中外书籍。青石板铺成的街道整洁干净,店铺门面都是门板打烊,古朴庄重,依稀可见厚重的历史积淀。新街多以饮食、住宿为主,除门面统一仿古装饰外,内部一般为二层楼结构,比较现代。一到晚上,家家店铺门前红灯高挂,流丹溢彩,和金溪河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壮美温馨的画图。青木川的早晨薄雾缥缈氤氲着起伏的山峦,空气如山泉般清新,清脆的鸟叫声犹如山川伴奏的轻音乐不由使人陶醉,实在是一个极好的休闲消暑之地。而横跨在金溪河上的“飞凤桥”,是联通新、老街道的一条主要通道,每逢集市,商贾云集,从而凸显出这个商贸集散地的特色。沿着回龙街旁边的一条小路前行,走不多远,眼前豁然一亮,一所规模宏大的学校展示在面前,这就是当年享誉宁强县乃至周边三省的“辅仁中学”。随着岁月的流逝,学校的一些设施略显陈旧,有些已是残垣断壁,不知不觉地把人们带到了那逝去的年代。
二
年4月27日死在共产党枪下的魏辅唐,做梦也想不到几十年后还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贬之!颂之!落入了毁誉的漩涡。青木川因他而兴,他也因青木川而名声远播。至今,我还无法对他作出准确的评价。
魏辅唐的一生错综复杂,在他身上,邪恶与正义共存,劣根与善行同处。人的两面性在他的身上发挥到了极致,这大概也是他的生存之道。遁着他走过的足迹,历史地看,这个从小顽劣放荡不羁的混世魔王,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具有超前的经济头脑和不可思议的开放意识,甚至可以说,没有魏辅唐,就没有青木川辉煌的过去和今天。
在那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年代,不喜读书、生性好斗的魏辅唐青年时就加入了当地民团组织并很快当上了团总。在以后的剿匪和协助临境抗匪保民中屡有战功,当时在陕、川、甘三省声威大震。凭借着自己的威名和政治资本以及江湖义气,他广交绿林,罗织党羽,扩充武装,巧取豪夺,占良田,种罂粟,一时间这里成了三省最大的大烟交易中心。种植和交易鸦片使他积累了丰厚的资财,便用来购买枪支弹药,发展地方武装,很快扩充到有上千余名团丁和多杆枪支。真正成为有钱有势,雄霸一方,威震陕、川、甘三省的地方武装。
如果,他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那自然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土匪、恶霸、军阀,也就不会有那么大的争议。出乎意料的是,在捞到了“第一桶金”后,他把目光投向了发展商贸、壮大地方经济。他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地域优势,筹集资金相继办起了“唐世盛”、“辅友社”、“同济堂”。使青木川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商贸之地。但是,他不满足于商业的繁荣,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公益设施和文化教育事业。他兴修水利和道路设施,开凿堰渠四条,修建石桥三座,修通道路一条。为了显示实力和吸引客商,他置办了上百套戏装,成立了“辅仁友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解决当地孩子的上学问题,他花重金从四川请了有名的建筑师和一批建筑工人,在这个与世隔绝条件艰苦的山区建成了当时一流的学校,并高薪聘请名师任教。课程除文化课外还涉及英语、俄语、武术等多个方面,凡在辅仁中学上学的不管本地、外地学费全免,凡不准适龄儿童上学的家长不但要罚钱粮还要关禁闭,凡学习成绩优秀的还要免费送到省内外学校深造。当时有一句顺口溜:“七十二行,三辅(辅友社、辅仁剧社、辅仁中学)一唐(唐世盛)”,足见魏辅唐几乎占据了当时所有的商业贸易、医药金融、娱乐教育等行业,成为当时周边三省极尽繁荣富庶的文明发达之地。
三
我们下榻的客店背对着魏辅唐的新宅,倚窗望去,虽然看不到当年的奢华,但气势依然犹存。新宅依山傍水,门前宽阔平坦,流水潺潺,绿树成荫,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清晨,烟雾缭绕,给这个人去楼空的宅子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当年曾经追随魏辅唐并任参谋主任的徐种德的儿子开设的书店,我发现了由他父亲题笔签名的《青木川》,正是这部著名作家叶广芩的作品,使我对魏辅唐有了进一步地了解。
魏辅堂的身上,既有匪气、骄气、霸气,又有灵气、财气、义气;既有穷凶极恶的一面,也有善良仁慈的一面;既有小农经济囿于小圈子的故步自封,又有开放进取不断创新的开拓意识。
他种植大烟,交易鸦片,却不许镇上的人抽,否则一经发现,轻则罚以钱粮,重则关禁闭坐牢。
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却在饮食、衣着方面特别讲究。
他从小不愿读书,却尊师重教,大力开办学堂,实行义务教育,积极培育人才。
他先后娶过六个女人,却作风正派,从不欺男霸女。
他一生没有出过大山,却对外面的世界特别羡慕和追求,四十年代就购置了电话、留声机和小轿车。
他曾经和共产党对抗过,被国民党收编过,但当全县解放时自愿放下武器,向人民政府投诚。
他亲自制定了许多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法规,如不许暗宿嫖娼,不许妇女骂大街,不许赌博耍钱,不许酗酒打架,不许随地大小便,不许欺负外地客商等等。一旦触犯,将处以罚站、罚跪、游街、关禁闭以及一些名目繁多的处罚。虽说有些简单粗暴,但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
如何正确评价一个人的功过,马克思主义历来主张一定要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来考量。魏辅唐在当时的乱世中确实做过一些坏事,甚至手上也有无辜者和革命烈士的鲜血,但在解放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主动向人民政府投诚,且以后没有新的犯罪事实。再说,在促进商品贸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地方经济和提高文化教育事业、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确实功不可没。故年,经各级政府及有关方面复查审批,对魏辅唐予以平反,按投诚起义人员对待。
虽然此时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但毕竟还是还他以公正。曾几何时,青木川因他而富甲一方,声威赫赫。如今,半个世纪之后,青木川又因他而成为人们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