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瞭望智库」
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地震。位于震中的映秀,在通信、陆上交通瘫痪的情况下,瞬间成为一座救援“孤岛”。
一位本不在救灾名单上的51岁飞行员主动请缨来到救灾前线。在此之前,他想象过理想中的退休生活:要去考驾照,和妻子一起旅行。旁人眼中的他是极其严肃的空军,而和他结婚20多年的妻子一直认定,“他只是很严肃,其实是个很有魅力的人。”
他也曾认真地对儿子讲,“人一辈子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是一辈子的,做官只是一时的,不管你现在有多大权力,别人多尊重你,你只要退休了,不在这个位置上了,别人还记得住你,那你就是成功的。”
他没有等到退休的那一天,却被无数经历过汶川地震的人所铭记。这场漫长的铭记,对于他的家人,是无止休的“余震”。
邱光华
1
最后一次告别
空难发生的那一天,邱光华特意叮嘱妻子李弟燕,不要让当时准备一同执行警戒任务的儿子邱锋坐上自己的飞机。
李弟燕觉得,做了大半辈子飞行员的丈夫对危险早有预判。往常,丈夫都会允许儿子坐上自己的飞机。但她仍尝试着问他,可不可以不飞了,“我大概一点飞行,三点钟左右就回来了。”邱光华答。儿子又劝,“爸,你不要去飞行,今天休息一天。”他站起来,回了一句,我的事情你们都不要管。
这是邱光华与家人的最后一次告别。
邱光华
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邱光华老家茂县受灾严重。作为原成都军区某集团军陆航团副师职特级飞行员,51岁的邱光华还有11个月就到停飞年龄,团党委也特意派他执行地面指挥任务,但他依然决定递交请战书,哪怕面对的是这个危险重重的“死亡航线”。
从成都到理县的空中航线,是典型的“两山夹一谷”,被称为“死亡航线”。5月31日下午,邱光华机组奉命运送卫生防疫专家前往理县,这是他在地震中第64次飞行,由于突遇浓雾和强烈气流,邱光华和他的机组成员——27岁的副驾驶李月、47岁的机械师王怀远、28岁的机械师陈林、23岁的物资装卸和地面警戒员张鹏,不幸牺牲……
2
飞行员和飞行员家属
邱光华去世后,李弟燕没有改变过家里的陈设,客厅的花瓶、摆设全是他在时的样子。儿子觉得她固执,劝她组建一个新的家庭,“我说既然选择了邱光华,这一辈子都跟随他。虽然他人不在了,但是他的心在这,我的心也在。”
李弟燕
每年过年,都有陌生人找她,他们表明自己的身份,说是曾坐过丈夫飞机的人,“我们一直想找你来感谢你们,邱光华给了我们一次生命。”可邱光华在救援的时候,曾经被弟弟误解。当时邱光华的母亲、弟弟在临时安置区,家里的房子在半山腰,全都倒了,弟弟觉得哪怕送个帐篷来让母亲能好好睡个觉,不理解为什么哥哥的飞机经过受灾的老家却不给老母亲送点吃的,邱光华只能解释,“我救援的不是你们一家,无法管你们,请你们不要打电话来骚扰我。”因为这句抱怨,弟弟在邱光华逝世后自责痛哭。
每年,也有熟悉的朋友看望李弟燕,他们都说李弟燕太勇敢了。“可是每当我遇到拿不动的东西或者需要求人的时候,都会非常难受,人家都是有人(陪伴),我自己是很单一的,有说不出来的苦。”
这些说不出的苦,她从来不跟孩子讲。成为飞行员家属的这27年,她已经习惯了咽下自己的辛苦,荣光背后,是亲人日日悬在心上的担忧。
在成为飞行员的妻子之前,李弟燕就清楚地知道以后的婚姻要面临的挑战。他们经过朋友介绍认识、相爱,步入婚姻殿堂。虽然李弟燕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家境比邱光华好,但李弟燕的父母自始至终都看好这个女婿的人品性格。婚后,邱光华总是在执行任务,两人大多数时间是靠写信联络。邱光华朋友多,可飞机一落地,就会第一时间赶到家里帮忙,帮岳母做事。彼时,自来水都要担水,邱光华只要去担水就会帮整个院子邻居的忙。
邱光华和李弟燕
有了孩子之后,李弟燕才意识到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她清晰地记得在儿子邱锋很小的时候,一次夜里发高烧,她给儿子包了小被子,医院急诊室。孩子输了一整天的水,邱光华因为在执行任务,第二天下午6点多才回来。为了让邱光华多些时间陪伴家人,李弟燕从成都市区搬到了他所在部队附近——凤凰山,尽管自己每天要骑一个半小时的自行车到成都市区。只要邱光华安全落地,家人们任何烦恼都不会对他说,只讲高兴的事。“我们飞行员家属几十年都是这样子的,不是我一家人,到现在飞行员家属也是这个样子的。”李弟燕感慨。
但李弟燕从未怀疑过支持丈夫的理想,因为她知道这个理想已扎根邱光华心中多年。邱光华小时候,凌晨2点就要去砍柴,柴火起码一百多斤重,早上5点还要去上学,那时,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有一天我要上天”。那时,农村孩子读高中的并不多,但邱光华刻苦学习考上了。高二那年,邱光华成为了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
他曾和妻子讲起那段闪闪发光的日子。那时候他才17岁,坐火车坐了一整天,来到一片荒凉的新疆戈壁滩。下车后,邱光华看到恶劣的环境,突然开始想家,偷偷地哭了。可很快,他就找到了自信,作为第一个飞战斗机的少数民族飞行员,他被教练夸奖“这个羌族飞行员是飞得最棒的”。
邱光华(右一)在空军第八飞行学院
邱光华的选择也赢得了儿子的尊敬与崇拜。邱锋眼中的父亲是个很直爽的人,不太喜欢开玩笑,但是回家以后也会很开朗。邱光华对邱锋的管教很严格,但邱锋理解,这是父亲希望自己成才,只是不会把“爱”挂在嘴边。作为小男孩的他有时也会失落,学校活动通常都是母亲陪在身边,也不理解为什么别的孩子都住在城里,自己要跟着父母住在那么远的地方。
随着年龄的增长,邱锋越发意识到父亲有着沉重的使命。有时候邱光华去西藏执行任务,母亲需要更多精力照顾邱锋,会叮嘱邱锋在家乖乖听话。后来又了解到以前飞行部队出过的事情,“会觉得爸爸这个工作还是非常危险的。”
邱锋还记得,自己12岁那年的5月份,他和父亲坐在家里看电视,父亲突然说,“儿子,87年的今天,我在雪山上”。这是让邱光华终生难忘的经历——那天,他驾驶的飞机撞在了雪山上。当天下午,他们去执行任务,需要从林芝到墨脱给老百姓送粮食,给官兵送急氧。天气本来非常好,进入一个山口的时候天气突变,飞机失去控制撞在了雪山上。邱光华真实地感觉到了濒临死亡的体验,一声巨响,人什么都不知道了。当他醒来的时候,肋骨断了三根,整个皮衣和毛衣都被打烂了。
“当时听到他讲这个故事以后,我感觉爸爸的工作是相当危险的,那个时候我就更加崇拜他了。因为我觉得我爸爸绝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人可能经历了一次事故以后,心里会有一种阴影,但爸爸又重返了蓝天。”邱锋说。
邱锋
年,21年后的又一个5月,邱光华再也没能回来。“我在想,爸爸可能也有一种感觉,他也会想到就像87年那样,一声巨响后,他还会醒过来。但是那个结果是,他醒不过来了。”
邱锋长大后,在原成都军区某部任职。汶川大地震救援期间,身在后勤部门的邱锋先后八次登机执行警戒、投送物资的任务,跟着邱光华的米-就飞过四次灾区。一起工作的时候,邱光华告诉儿子,一名飞行员,飞行技术固然重要,但每一次起飞能平安,落地能平安,这才能说明技术。可他最后一次的飞行,叮嘱儿子不要跟着他,自己转身去执行这场不知是否能平安回来的任务。
3
“此生无憾”
映秀抗震指挥组的战友勒干波仍然记得和邱光华的最后一通电话。邱光华对他说,最近(你在抗灾一线)待了这么长时间,坐我的飞机回家洗个澡,然后明天早上再坐飞机过来。
邱光华失联后,勒干波在映秀地面指挥部通过无线电与他联系,但一直没有回话,情况紧急,用手机拨打邱光华的电话也无法接通。那天天气不好,邱光华的飞机拉了受伤群众,如果遇到天气突变,飞机的功率和上升率会受到影响。
搜救的时候,他们发现附近所有的山体全部垮塌。近十万人,通过地面、空中拉网式搜救,终于在第11天找到飞机的残骸,邱光华牺牲在米的山上。
勒干波
勒干波坐在飞机上搜救过,在地面也搜救过。地面搜救难度极大,他们不得不请专门的登山队,用钢索绳作为两山之间的滑行工具。余震不断,石头不停坠落。晚上休息时,勒干波就躺在一块块垮落下来的石头上,外面电线杆上的高压线基本上都被甩掉。“所有的山体,一座山、一座山的,都像切西瓜一样,全部切完。”勒干波回忆道。
找到邱光华的遗体后,勒干波怀着复杂的心情继续投入工作。“我们一天指挥的飞机都是上百架次,几十架飞机在空中、在山沟里面飞,在映秀,最晚的时候晚上8点钟还在飞,还在拉伤员。按照规定,山区是不允许飞夜航的,因为威胁到安全,没有航标灯,没有夜航灯,但我们为了救伤员破了例。”
作为周总理特批的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勒干波经历过与邱光华一样的喜悦和艰辛。最初去新疆,往成都邮寄一封信件,来来往往也要三个月。勒干波和邱光华一样,喜欢钻研业务,经常在一起探讨飞行中的问题,攻克语言上的难题。看到朝夕相处、常常一起打篮球的邱光华就这样牺牲在山野里,勒干波也感受到沉重的精神打击。
“我们是和平年代的军人,没上过战场,但咱也是军人,始终是要做出贡献,该奉献的时候要奉献。”勒干波说。他每次回忆起那一天,心里总是堵得慌。曾有两个40多年前在新疆相识的同学来探访,他们同样是直升机飞行员,其中一个是邱光华曾经的室友。几个老同学一起到烈士陵园扫墓,共同讲起年少时的往事。回忆历历在目,人却再难重逢,又不禁陷入伤感。勒干波有时会参加一些革命故事讲座,但他一般都不愿分享邱光华的故事,因为太熟悉,想起他的逝世,这一天就异常沉重。
对于邱光华的家人来说,他的故事仍在继续。李弟燕时常教育自己的孙子孙女,一定要在学校里好好表现,像爷爷一样助人为乐。丈夫逝世后,一个小区管理人员告诉她,邱光华生前会主动把乱停的车子搬到路边,管理人员说,“我们每次都觉得那个穿军装的解放军,让车子不把楼梯挡住,还挺好的。我们不知道他是你的丈夫。”
一家人每年都会驱车前往邱光华机组遇难地祭奠
邱锋常常一个人拿出手机翻看父亲的照片,一个人去烈士陵园。他时常会想,父亲的离开换来了那么多被救的生命。如今国家越来越强大,无论是家人还是那些幸存者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父亲却没享过福,想想就觉得遗憾。年,邱光华被中央军委追记一等功。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邱光华被评为“双百人物”;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邱光华被评为“最美奋斗者”。邱锋明白,这是祖国和人民都没有忘记他。年,建党一百周年庆典,邱锋想起那天母亲去了天安门广场,“她说了一句话,‘此生无憾’。她是饱含热泪,怀着激动的心情,她认为自己是带着两双眼睛参加了这个活动,还有一双眼睛是我父亲的。”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磨铁图书为库叔提供25本《第一人称单数》赠予热心读者。村上春树暌违六年的重磅新作。八个题材、视角各异的精彩短篇,结合短歌、散文、音乐与小说,回望人生爱与死的主题。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3名(数量超过50)将得到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