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知青岁月二公社宣传队16

小说连载《知青岁月二、公社宣传队》16、氮肥厂之四

(内容提要:在杨姑娘的帮助下,小邹用三轮车搬运回,自己当知青的部分东西。不久这些东西“一打三反”的时候,又被生产队派人要回去。经氮肥厂领导推荐,小邹到了县革委工作。)

知青时代的一切都完结了,现在杨姑娘骑着三轮车;小邹等三位男知青,跟在车的两侧和后面。这一行人从田间小路,上到成灌公路再朝城关行走。

都江堰市古代被称之“半城江水半城山”

此后年初,这两间公房茅屋,住进两个宁江厂的女知青。她们一个姓宋、一个姓赵,两年后都推荐上学。赵上中专、宋上医学院大专,其中宋医院上班。年某个星期天,宋医生曾经来县委机关。看望过这时候做打字员的小邹,还邀请医院耍。两个人在县委伙食团中午一起吃了面条,县委伙食团星期天中午只供应面条。可惜小邹心理素质太差,居然不敢去接近,同在城关工作咫尺之间的宋医生。

这时候小邹已经在县委机关,工作了三年多的时间。他知道从年部队进驻灌县青城山,中兴公社上元场大队之后。随即灌县的其他山地区又进驻好几支部队,当年有领袖指示,解放军部队“小集中大分散,依山靠水扎大营”。灌县有山有水,正是解放军部队扎驻的好地方。到这时候县委机关,还灌县城区大多数青年女同志,都嫁部队上的排级以上干部。

这现象一直持续到年,这年县委机关才有第一个,没有嫁军人的女青年干部。原因是年灌县试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全县粮食总产量从2.8亿斤上升到3亿斤。年全县都搞农业生产责任制,粮食总产达到4亿斤。县财政腾出手来有多余的资金,全县每个干部年底发奖金80元。相当于两个月的工资,所以年才有第一个,没有嫁军人的女干部。

年的时候,小邹内心主观认为,宋医生仍然也会去嫁军人。不能料宋后来只是嫁了个,灌县弥猴桃公司的工人。两人有一个孩子后还离了婚!此后不久宋医生嫁了个灌县氮肥厂工人,这人借调到位于灌县城区的国宴宾馆工作,只是没几年这人居然病逝了。宋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宋医生一直单身过日子。她和老邹大爷偶然在都江堰市相遇,宋脸上是茫然怀疑的样子。

起码在当年的灌县,青年女子嫁军人是普遍现象。但一些家境稍好的女子,也没有去嫁军人。作为县委办公室的打字员,小邹知道潜在因素是,这时候的军人大多数文化程度低且家居农村。他年底打印县武装部征兵文件时,上面有初中学历不得超过10%,城镇兵也不得超过10%的文字。改革开放后这一切重新来,农村城镇的区别不存在了,现在征兵都只要大专以上文化的。

当年军人粮食定量40斤,只要提干排级月收入52.50元,经济条件比地方人士高得多。即使如此家境稍好的女子,鉴上述原因也就不会去嫁军人。宋医生应该说家境好,她只是嫁个普通人。当年宋医生来县委机关接洽时,小邹也想到这些。但他只是心理明白,实践能力太差,医院。

回头说小邹他们去董家碾,用人力三轮车运东西的经过。黑沉沉的天、黑沉沉的地,公路两边桉树也好像是黑的。微微的天光之下,杨姑娘身上,圆毛领女式蓝布短大衣,掩不住苗条的身段。她用力登着三轮车,好像有无尽的潜能一样。小邹心里另有一层想象,这辈子命中注定他将和杨姑娘在一起,今后的日子会甜蜜蜜地过。

董家碾到太平街小邹自家,仅2公里多的距离。晚上9点过的时候,这行人和车以及装载的东西都到了。自然是田、肖、邹合力,将几样简单得很家俱搬进小邹家。杨姑娘骑三轮车去杨柳河1号院自家,她要明天再骑车去幸福公社,将车子还给哥哥工作的地方。

小邹回氮肥厂住宿,明天早晨他要开广播。肖、田二位也告别回家,肖是回火车站附近的幸福4大队,田回省轻工校。肖知青食宿在自己亲戚处,去温江卫校上学后没有必要搬运东西。田知青也是当天晚上,即用轻工校的汽车,将自己几样简单的物件搬走。

只是没有过多久,年初“一打三反”运动。宋队长亲自找上门来,他要小邹将几样搬走的家具,都退给生产队。根据当年的政策,知青所用的房屋、家具都是公家的,调动后不得搬运、占有等等。小邹和田知青两个,都分别把那几样简单的物件,交给生产队的来人,让他们搬上鸡公车推走。接着使用这些的是宋知青,即本文中的宋医生、宋女士。

都江堰市新打造的灌县古城,当年的县委(市委)机关干部已经搬迁

年元月4日星期一,早晨6.30小邹将厂的广播打开,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到8时上班的时候,杨姑娘已经在大门口的锅炉旁忙碌。见到小邹她说早晨天刚亮,就骑三轮车去幸福公社,把车交给哥哥然后步行回氮肥厂。那早饭呢?杨说在自己家里吃的。何主任叫小邹还是搞采访、管广播,大门口的锅炉另外安排,前面说过姓田的女士,和杨姑娘一起照料。就这样一阵按步就般的动作,中午休息用餐时间到了。

小邹先开广播,再去伙房用白瓷碗打来饭菜。正吃着的时候,杨姑娘来到广播室,她手里也端着搪瓷的饭碗。杨告诉说何主任找谈话,要调她去县革委做打字员?那好嘛小邹鼓励去。但杨说先前幸福公社借、还三轮车的时候,她已经和哥哥商量决定不去。

那是不是太可惜了?小邹想说服杨姑娘。他认为氮肥厂毕竟是化工行业,设备再先进也会有空气污染。但杨笑着讲哥哥认为,就在厂里干就行了。机关单位没有意思,哥嫂原先都是县银行的,也算机关单位的。工资低、粮食定量低不说,年还被下放到乡下当农民。她不会再走哥哥、嫂嫂的路,就在氮肥厂干一辈子。当时小邹的真实思想,也不愿意杨姑娘离开。如果杨去了县革委机关,那么他将失去这位美丽的女士。

午饭后1点钟,按规定关上广播;小邹稍事休息后,就得下工地去作采访。史主任、何主任两个领导,这时候都来到广播室。何主任叫小邹立刻进城去县革委,下午2点钟找办事组姓刘、姓任的两位,如果可能小邹将到县革委上班?

史主任还说,厂里面工作有很多局限性,去县革委工作天地广阔。如果他们瞧得起?就看你的造化了。小邹连想都没有多想决定去,前面章节说了主要是,年去郫县革委时居然看到,人家办公室有几柜子书籍!灌县革委那些年他也去过,所有的房间好像都空空如也。应该是灌县文化革命,比郫县更彻底得多!

小邹众氮肥厂立即出发,步行到城里面幸福路,衙门口所在县革委约3~4里路。先找到县革委办事组所在,在进大门院坝的后面。穿过平房通道又是一处较小的院坝,后来知道是当年花厅通道的前面房间,右边挂有灌县革委办事组的招牌。左边稍高之处挂有只上电池的钟,后来小邹知道机关上的同志们,许多人都还没有手表。

这时候的县革委机关内部,到处都是年备战挖的战壕、防空洞等,显得零乱不堪。实际上这些战壕、防空洞象征性而已。泥土的坑、木头支撑的洞,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小邹真正上班的时候,有领导和同志都吩咐说,千万不要钻那些壕和洞会很危险的。

这时候灌县城关幸福路,由岷江内江三泊洞起水的,杨柳河划分为上下两段。杨柳河上有座将军桥,将幸福路连成整体。上段接玉垒山当地叫擂鼓坪,一条石板铺就的山道,自玉垒山城隍庙,通到二王庙、安澜桥、都江堰等地。这条山道被称作茶马古道,再向里面即灌县白沙、龙溪;阿坝州的汶川、茂县、黑水、松潘等,解放后为成都至阿坝州的公路代替。

幸福路左边是岷江内江当地叫南桥河,过南桥为离堆公园等地。幸福路下段连接紫东街、建设路,过蒲柏桥即太平街。幸福路的上、下路段,都有钟表修理店,合称灌县钟表社。包括小邹在内许多人上街,都是看修理店里面钟表的时间。

这幸福路上段的钟表店,其来历还颇具特色。年合作化之前,是一家钟姓老板的。年合作运动,钟表店成为集体所有。而钟姓老板则改变身份先是其中的员工,后来成历史反革命被管制起来。原因是解放前抗日战争期间,这人曾参加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钟老人平反恢复正常人生活。平反的理由是他参加军统时间上,为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期间,不应该算成历史反革命。

钟在自述文字材料中说,抗战爆发他作为热血青年,报名参加军统组织。主要从事打日本侵略者的工作,个人没有干过反共活动。抗战胜利国共内战再起,他本能感觉到不应该。于是退出军统组织,回故乡灌县自营业钟表修理。合作化运动他的钟表铺,成为一群人的集体财产他不后悔。党和政府能够为他平反,恢复正常人的生活,他已经感激涕零。钟老板家庭和睦,夫妻俩育有子女几个,都成人成才。其中叫大华、小华的两位,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是灌县城关顶尖的美女。

……。

小邹由史、何二位氮肥厂领导叫来县革委,时间还不到下午1时30分。小邹在这街上消磨些时候,甚至到南桥也去逛了。2点钟的时候小邹正点,站在挂办事组牌子的房间门前。这时一位中年军人,后来知道是县武装部刘科长,兼职办事组副组长;一位地方干部,后来知道是办事组的任副组长;至于办事组长,由县武装部的鲁部长担任。

青山之下的都江堰市

看到小邹这两人都招呼他,问清楚是县氮肥厂来的后。他们用钥匙打开办事组的房门,和小邹一道走去。里面有两张对面连在一起的办公桌,另有两张单人藤椅在两边。还有两张三人藤椅、一张长条茶几,摆放在房间里面。最靠墙的角落边,有架几台的木架子,下面搁保温瓶、上面放茶杯。墙壁上有只和氮肥厂办公室,大小差不多的上电池的钟。

小邹坐三人藤椅上,这两人一个在单人藤椅入座,一个坐另一张间人藤椅。也没有什么客套,这两位简单问了他个人,家庭、工作情况等。然后叫他等候通知,如果可能会调到县革委来工作。至于干什么?应该是从最基础的交通员做起。

姓任的副组长还说,雷锋最初是一个乡的交通员,干的是送信之类的工作。空闲时候还要打扫,乡机关的环境卫生等。如果调你来县革委,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做好最基层的工作。这事先要保密不能在外面讲,一旦通知就立即前来上班。后来小邹知道,任主任安家在大兴公社乡下,具体那大队、生产队,小邹没有去过也没有必要知晓。

面对现实小邹当然是一一都应承下来,他告别两位领导步行回到县氮肥厂。厂办公室墙壁上,时钟已经是下午3点过。大门口的锅炉,这时杨姑娘不在,只有姓田的女士在照料。看到小邹走进厂大门来,田女士做了个很好看的媚眼。这时段厂里人都在上班,大门口锅炉这里人少。小邹很想问田女士,杨姑娘去哪儿?但是不好意思说出来。

田女士和小邹同年,上学时田在灌中读初67级。突然她神秘地说,晓得小邹去那里了,这就神奇了?田说她哥哥文革前,就已经是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现在是县革委政工组分管干部的副组长。田女士回家的时候,哥哥问过小邹的情况。田说她在聚源公社会场,看过小邹的演出,会弹三弦、拉二胡、还有京胡!来氮肥厂后还会写标语、搞采访、播音、开关广播……。她哥哥连说可以……。

田又说杨姑娘回家换洗衣服去了,她们两个看守锅炉,只有轮换着回去料理自己。田女士亮出自己的观点,她看不起杨姑娘。“这个女子没眼得很……!还想去县革委当打字员……?门都要没有。”这是田女士的基本看法。这又是怎样得来的呢?女人特别是年青女子,互相之间都看不起。小邹也问过为什么?田笑而不答,然后说她和杨是亲戚。

很可能同性相斥的原因,灵巧俊俏的杨姑娘,在田女士看来竟然如此这般?按一般进氮肥厂女知青的通常做法,田女士后来嫁了复员转业军人。这人工作也不错,再后来晋升到县属副局级干部,他(她)们育有一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其女子曾在这时候老邹工作的,省干部函授学院成都分院都江堰市辅导站,求学获大专毕业证书。

……。

小邹工作的广播室,距离厂大门不到米。他每天几次看到,在门口锅炉旁的杨姑娘。这让他心中感到高兴,虽然田女士说些对杨不友好的话。小邹被子脏了,杨姑娘帮助拆洗。缝的时候线刚好够,杨说自己不争嘴,所缝被子的线恰到好处。这给小邹留下深的印象!

县革委办事组姓任、姓刘的两位领导,叫他保密不能在外面讲县革委的事。奇怪的是氮肥厂的史、何两个领导,象什么也没有发生式的不再过问。这期间厂里给每个工人,发一双白色线手套,广播员小邹也有。就这样心上心下几天后,元月11日星期一早晨。史、何两个都来广播室,通知小邹今天即到县革委正式上班,然后再抽空把户口、粮食关系转到县革委去。

小邹感谢两个领导,说离开他们自己还不习惯。史主任笑着说去县上工作,也要和新的领导搞好关系。小邹还想知道杨姑娘,能否去县革委做打字员的事?刚一发问何主任即教训式地说,到新的工作单位后,少过问与自己无关的事。中国古代人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在当今仍然起作用。

那广播室的事交给谁?史、何都说你放心走,他们晓得安排适当人选。后来史主任主持,将氮肥厂建设好投产后。又过了些时候,他先后去过县农机局、县环保局,都是当局长干领导工作。他去上述单位的时候,都象氮肥厂一样,得开始从新建设。在灌县史主任被誉为开拓型,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干部。何主任则调到县委组织部干了些年,退休前曾任城建委副主任。

待史、何两位领导离开,小邹收拾自己的被子、蚊帐、枕头、面盆、毛巾等。两只白瓷碗、一双筷子塞在成面盆里面,捆扎成能背在身上的背包。何主任也把自己的床铺,收拾了搬出广播室。当天大门口烧锅炉的田女士,即来接手广播室的工作。后来小邹也知道,田只能开关广播;不可能像自己一样,去班组采访稿件。此后氮肥厂广播室,采访稿件之事再也人做过了。很可能厂领导也觉得,这样做太麻烦不必要。

背起背包离开之前,小邹去向杨姑娘告别。杨已经知道田女士去广播室,但还不知道小邹怎么样?得知是去县革委,她有些惊奇地说,是不是哄骗人?相信是真的后,又说如果叫她?也是要去的。小邹认为杨应该主动争取,但杨先是笑而不答。立马反映很快地又说,以后别不理她了!小邹也笑着说,县革委离杨柳河边1号院,你的住家很近。杨笑了笑说,欢迎到她家去耍。接下来杨还要烧锅炉一段时间,田女士离开烧锅炉岗位,她已经叫厂里来个男的。不然的话两个女的,都没有力气推燃煤很不方便。

有一件事史何二位领导,都没有告诉小邹。那就是县委一位姓肖的交通员,志愿来氮肥厂工作,被安排在厂办公室。后来小邹见过这位肖哥,他只比小邹大几岁;年“四清”运动,从县煤矿调县委当交通员的。至于为什么主动要求到氮肥厂?肖哥没有讲。综合各方面情况,主要是工厂比机关多些钱,多些粮食定量。肖哥对小邹离开氮肥厂,去县委机关也表示不太理解。小邹肯定不能讲,自己为追求看书去的……。

都江堰景区大门,题字为曾代任国家主席的董必武

到机关后听同志们讲,肖哥家金马公社,很会用自行车搭东西。如机关上剃树打枝,不要了的枝条等,肖哥用自行车搭回去作柴火,比别人能干会搭很多枝条。年小邹聚源公社当工作队员,还见在6大队5队到一位牟姓社员,他也在县委当过交通员,不知为什么回到乡下?

牟姓人曾找当年的县委领导,为生产队要了一部手扶拖拉机计划。这部手扶式拖拉机,为公社、大队第一台机械。另外“3.21”干校的张校长,也当过交通员、打字员等。这时候的老邹大爷,将在其他的文章中,作些有关联的说明。(山居)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05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